
孫運璿學術獎申請辦法
孫運璿學術獎申請辦法(2022年5月13日再修正)
一、宗旨: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為獎勵學者與研究生,針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進行具有理論與公共政策意涵的原創研究,特設置孫運璿學術獎,藉以紀念孫運璿先生一生對臺灣的貢獻,並豐富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典藏與展示。
孫運璿學術獎為跨領域的學術獎項,歡迎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的學者與研究生踴躍申請,以紮實的研究成果豐富公共論述,提供兼具理論與實務意涵的政策建議。
本獎項每屆以兩年為期甄選一次。
二、獎項及獎額:(未達評選標準者獎項從缺)
(一) 著作獎
1.最佳論文獎:每屆以一名為原則。
2.最佳書籍獎:每屆以一名為原則。
(二) 博士培育獎學金:每屆以三名為原則。
三、參選資格:
(一) 著作獎(最佳論文獎)應具備以下2項資格:
1. 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從事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研究之個人。
2. 已發表的期刊論文,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提供原創性的分析,並且具有廣泛的政策意涵。
(二) 著作獎(最佳書籍獎)應具備以下2項資格:
1. 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從事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研究之個人。
2. 已發表的專書,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提供原創性的分析,並且具有廣泛的政策意涵。
(三) 博士培育獎學金應具備以下2項資格:
1. 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之博士候選人。
2. 博士論文研究計畫書以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相關議題進行獨立研究,研究方法明確可行,研究成果預計對
台灣產業發展經驗或未來展望之了解有幫助。
3. 本獎項之精神在於鼓勵通過資格考與論文計畫書的博士候選人能專心於論文撰寫,以落實博士培育。
四、評選準則:
獎 項 | 評選準則 |
著作獎 | 1. 研究成果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的成因、特性、及社會後果提供原創解釋。 2. 研究成果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提供國際比較價值。 3. 研究成果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具有廣泛的政策意涵。 4. 研究成果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提供第一手經驗資料。 |
博士培育獎學金 | 1. 博士修業表現優異,具學術研究潛力。 2. 博士論文研究計畫觸及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重大的議題和挑戰。 3. 博士論文研究計畫深入挖掘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重要史料。 4. 博士論文研究計畫著手建立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重要經驗資料。 5. 博士論文研究計畫對台灣經濟與人文社會發展的成因、特性、社會後果、國際比較、及廣泛公共政策意涵具有潛在貢獻。 |
五、獎金獎勵措施:
獎 項 | 獎 金 | |
著 作 獎 | 最佳論文獎 | 新台幣20萬元/名 |
最佳書籍獎 | 新台幣20萬元/名 | |
博士培育獎學金 | 新台幣10萬元/名 |
六、任一獎項從缺或名額不足時,視實際狀況,可將獎金提供其他獎項,此項彈性處理,須審查委員一致同意。
七、申請程序
(一)受理申請期間:每屆第一年2月15日至7月31日(以郵戳為憑)。
(二)學術獎各獎項申請人應具備下列文件:
1. 申請表(請至本基金會網站下載)。
2. 論文或博士論文研究計畫書紙本全文及其電子檔:論文或博士論文研究,計畫書紙本請以A4列印。
3. 參選書籍請每本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