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出版品

93年得獎人:張 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台灣健康照護體系資訊化策略概論

作者93年得獎人:張 珩
ISBN No978-957-29336-6-4
出版者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出版時間2009年5月



自序

第一篇 前言 第一節 台灣健康醫療照護體系資訊整合之發展歷程 醫療院所醫療資訊系統之發展歷程 在七○年代,台灣之醫療資訊處在萌芽狀態,資訊系統功 能主要是用在行政管理以及財務資料之儲存與整理。由於資訊 硬體設施仍在起步階段,醫療資訊系統都是以大型主機(Large Mainframe)之型式存在,醫療資訊多以中央處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之方式為之,程式多為醫療院所內部之資訊同仁自 行開發並維護。由於價格昻貴,只有極大型之教學醫院或醫學 中心才有此一設置,一般醫療院所尚無能力設置。功能上,已 嘗試與當時之「勞工保險」與「公務人員保險」等單位以電腦 進行申報作業,但僅是現行申報作業之極雛形。 在八○年代,電腦主機(Mainframe)仍為醫療院所資訊化之 主流,但是由於資訊產業之迅速發展,主機體積已較小,同 時,資訊硬體之使用已不再侷限於行政與財務資料之儲存與分 析,許多臨床上之資訊作業系統(藥事作業、檢驗作業、放射作 業)已逐漸成為醫療資訊重要發展項目,由於硬、軟體之發展 已相當成熟,一般中型醫院均已開始使用醫療資訊系統。 在九○年代,個人化電腦已然普遍,一般醫療院所,甚至 社區診所與社區藥局已普遍使用桌上型電腦,醫療資訊系統不 但在行政管理,財務處理,保險申報中扮演不可或缺之角色, 在臨床應用上,各式臨床資訊系統(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更是百花齊放,不論是在醫療,護理與各醫事,藥事系統均有 空前之進步,醫療資訊系統之使用明顯提昇醫療院所營運之效 能,強化醫療服務之品質,降低醫療失誤之機率。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及至 2000 年以後,醫療資訊工具之發展,隨著資訊系統「 網路化」、「無線化」、「寬頻化」、「晶片化」與「微形化」 之發展,已逐漸推出各式「行動化」之資訊工具、方案與策略。 PDA、RFID 與各式「行動化」資訊產品飛躍進步,讓醫療資 訊功能有革命性之改變,「行動醫療」已然成為醫療院所資 訊建置考量之主流,各式醫療資訊系統之設計已建立「以病人 為中心」之概念。在考量「病患安全」與「病患隱私」之前提 下,醫療資訊系統的規劃已向「個人化電子病歷」方向發展。




目 錄

第一篇    前言

    第一節   台灣健康醫療照護體系資訊整合之發展歷程

第二篇    醫療院所資訊系統

    第一節   台灣醫療院所資訊化程度

    第二節   無紙化文書管理資訊系統

    第三節   醫療院所管理資訊系統統

    第四節   電子會議記錄

    第五節   行銷系統

 第三篇   醫療作業資訊系統 

    第一節   電子化醫師醫囑輸入(CPOE) 系統

    第二節   檢驗資訊系統放射資訊與影像管理統             

    第三節   藥師作業管理資訊系統與警示系統

    第四節   護理資訊系統及行動護理車車

    第五節   病房管理資訊系統

    第六節   整合式即時流程管理系統

    第七節   加護病房資訊系統

    第八節   無紙化作業系統(電子病歷)

    第九節   資訊安全作業系統

    第十節   網際網路服務系統

第四篇   社區化健康醫療資訊系統之建置

    第一節   建置背景

    第二節   RHIO儲存與交換模式分類

    第三節   RHIO應用實例

第五篇   國家健康醫療資訊系統之架構與網路

    第一節   健康醫療資訊交換之影私權與保護病患個人影私機制

    第二節   健康醫療資訊交換標準與交換機制

    第三節   健康醫療照護產業資訊整合方案

    第四節   美國發展模式

    第五節   加拿大發展模式

    第六節   歐洲發展線現況介紹

    第七節   台灣發展模式

    第八節   國家健康醫療資訊系統於遠距照護之應用

    第九節   國家健康醫療資訊系統於藥事作業中之應用

    第十節   國家健康醫療資訊系統於防疫體系中之應用

第六篇   未來展望



摘要或緒論

    衛生署跨院性全國醫療資訊網路(HIN)第一期 衛生署早於八○年代初期就依其管理上之需求,開發有關 醫事人力管理資訊系統及其他慢性疾病相關之病患管理資訊 系統。及至 1986 年間,於署內成立「資訊中心」,開始建置各 項衛生行政資料庫,並推動省市立醫院及公共衛生相關機構之 各項電腦化工作。隨後數年裡,衛生署不斷努力推動跨院性全 國醫療資訊網路,截至 2000 年以前,已耗資逾 20 億元,完成 資訊網路骨幹之建置,設置北、中、南三個區域資訊中心,並 成功建置 12 項資訊網路應用系統,包括: 一、 保險醫療費用連線申報系統,連結約三千家醫療院所。 二、 醫事人員管理系統,連結 48 個衛生處、局、所。 三、 醫事機構管理系統,連結 48 個衛生處、局、所。 四、 傳染病通報管理系統,連結 32 個衛生局及檢驗單位。 五、 緊急醫療管理系統,連結 40 個衛生處、局及救護單位。 六、 子宮頸抺片線上管理系統,連結 80 個衛生局及病理醫 事單位。 七、 預防注射資訊系統,連結約百餘個衛生局、所。 八、 血液資料管理系統,連結 3 個醫院及捐血單位。 九、 結核病病案管理系統,連結 19 個慢性病防制局、院、所 及縣市衛生所。 十、 未在保名單作業查詢系統,連結全國 200 個發卡點。 十一、 戶籍資料擷取系統,連結 369 家衛生所。 十二、 健保資料擷取系統,連結衛生署及其附屬機關。 就功能而言,約可負載 20%衛生行政資訊統計、分析、儲 存工作,讓各衛生機構分享各項衛生行政資訊,同時也承載超 過 10%以上之健康保險醫療費用連線申報工作。正如預期,此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跨院醫療資訊網路」因為能夠迅速掌握各醫療院所與衛生 機構之相關資訊,不僅提昇了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之水平與工 作之效能,更方便民眾,甚至醫藥衛材相關廠商的查詢,強化 了衛生教育之功能。「衛生署跨院性全國醫療資訊網路」之原 本目的在期許各相關團體與機構利用此一資訊網路,能在「醫 療服務」領域裡達到「病歷連線」;在「全民健保」領域中達 到「健保費用申報」以及在「公共衛生」領域中達到行政管理、 衛生統計與疫病防制等效果;但是,在歷經十餘年之使用,到 公元 2000 年時,此一資訊網已出現許多棘手的問題,包括: 一、 「網路頻寬不足」的問題。 早期系統規劃是以文字、數據類資料為主,並無考量各 式影音多媒體應用的需求,當多媒體時代已然來臨,「衛生 署跨院性全國醫療資訊網路」之頻寬顯然無法負荷使用者的 需求。 二、 「應用系統老舊」的問題。 早期設計的資訊系統欠缺許多系統相容性之考量,日 後,由於資訊應用系統間的不相容,常常造成系統間的干 擾,甚至常有「一機,一系統」的怪異現象,既增加投資成 本,也造成使用者之不便,滿意度偏低。 三、 在醫療服務領域中應用有限的問題。 「衛生署跨院性全國醫療資訊網路」之主要功能侷限在 「衛生行政資訊系統」間的整合,只能提昇衛生行政效能。 但是在為民服務的角度上,由於不能提供便民的病歷資料 整合功能,故而,以「醫療資訊系統」現代化的概念而言, 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不過,由於「衛生署跨院性全國醫療 資訊網路」開始營運不久,即陸續連接了 3,000 多家醫療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 所使用「健保醫療費用連線申報系統」,對促進醫療院所電 腦化與資訊化有催生作用,並且奠定醫療院所健保連線申 報的最初基礎。另外,「衛生署跨院性全國醫療資訊網路」 也推動全國 369 個衛生所電腦化,推廣醫療資訊標準及技 術,並輔導各衛生醫療公會、協會、與學會應用網際網路, 協助各級醫療院所與衛生行政單位(署、處、局)迅速獲得醫 療衛生資訊,仍然是我國醫療資訊建設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