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出版品

103年得獎人:鍾寶善

藝文政策演藝管理--戲曲團隊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103年得獎人:鍾寶善
ISBN No978-986-94416-3-6
出版者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出版時間106年9月



自序

前 言

狄更斯《雙城記》如是說: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2014年10月,很僥倖能夠獲得素有「臺灣公務人員諾貝爾獎」尊稱的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傑出人士獎。令人興奮的是;本獎項頒發19年以來,筆者首度是以劇場工作者的身份獲頒獎項。

一般認為,文化需要長期積累,並且仰賴政治和經濟的進展與烘托,才有可能拓展聆賞民眾,進而提升民眾較為高等的文化素養。個人有幸從事表演藝術30年,純屬偶然,肇因社會變遷;藝文政策領航。俗諺;「文化是第三代的事業」,觀察臺灣藝文進程,回顧個人經歷,好像恰巧如此。早年父親響應對日抗戰參加十萬青年從軍報國,在大原任國民黨低階軍官,1949年與母親倉皇逃來臺灣。1958年我生於嘉義縣水上鄉,是為所謂外省第二代。我的兒子,如願進入藝文系所,學習如何成為創意人。個人小我縮影;似乎巧合地可以呼應臺灣藝文發展的三代進程。


眾所周知, 孫運璿院長高瞻遠矚,無私奉獻。 孫院長他們那一代來到臺灣的整體世代能人輩出,創造了舉世欽羨的「經濟奇蹟」,並且為後來的「政治民主」奠定基業,當年政治經濟發展快速;但是孫院長並沒有忘懷「文化建設」,並在他院長任內設置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回顧四十年前的我,或許因為命運差遣,非常幸運能夠接受「雲門舞集」劇場工作啟蒙,更因而有幸多次親眼目睹 孫院長輕車簡從,就在公園席地而坐,抑或隱身國父紀念館數以千計的觀眾群中…,為年輕劇場工作者加油打氣。

由衷感謝「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能將2014傑出公務人員獎項,首度頒給表演藝術行政人員國光劇團團長!也就是大伙玩笑戲言;隱身劇場絲絨幕後的『黑手』…,個人倍感榮耀。」藉此機會,感謝文化部和傳藝中心長官和同仁的支持。

必須一提的是,台北頒獎的同時,國光劇團工作夥伴,辛苦打拼的幕後工作,正在海外為布景卸車劇場裝台,精心準備香港藝術節「2014台灣月」開幕節目,為臺灣文化爭光。

2015年事務較多,日子猶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猶記得去年(2016)年初,新加坡和香港連續兩個邀演。雖說準備節目,洽談邀演細節等事務較為繁瑣,然而一旦得空,心底總會埋頭構思。務必要趕緊在(2016年6月)努力完成「孫運璿基金會」難得獲獎的考察計畫啊。衡量新加坡、香港這兩次難得推廣台灣藝文品牌的機會。反映台灣國光的劇藝創新與品質提升,受到國內外多方矚目,以至邀演行程忙碌而且緊湊,幾乎還在農曆新年期間。國光全團已經出發,接受新加坡國家劇院濱海藝術中心,邀演《百年戲樓》。緊接著,「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邀演國光劇團近年來積極打造嶄新品牌小劇場•大夢想」的熱門劇作《賣鬼狂想》。

海外巡迴公演總是在忙亂中渡過,三月初,回到台灣身體略感不適。症狀只不過是聲音有點沙啞,說話需要稍微費力些。料想或許是開會多了些,話說多了些…。抑或頂多就是個小感冒…。真可說,世事難逆料!檢查後,醫師判定「重大傷病」:竟然肺癌末期。這…未免…也太突然了吧…!只不過是聲音沙啞啊…!已然是肺腺癌第四期…!內心深感無力…!好多事還沒做呢…!

唉…!徒然辜負關心者和自我的期待…!強迫自己學著去作聖嚴法師所說:既碰到了癌病,不管還有多少時間,都得要嘗試學習:「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必須誠實表達:真的…很難…很難…很難…很難…!

就醫第一線療程告一段落,盡力沉澱自己紛亂的心緒。勉強著手整理「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考察計畫報告書,在確診前手頭有限的筆記資料,試著調整原先構想的主題;「文化政策、文創產業與劇團管理;傳統京劇團隊的機遇與挑戰。」調整之後的內容區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大致仍屬原訂考察資料,粗略內容如下:

一、主題仍圍繞著「藝文政策、演藝管理:戲曲團隊的機遇與挑 戰」。
二、有關國光劇團的危機與轉機。

三、有關香港西九文化局構建香港「戲曲中心」。 四、有關大陸「文化體制改革;國有院團改制」:以「上海戲曲藝 術中心」為例。「第二部分」擇取藝文政策的個人淺見。記載以往觀察、學習或執行國內外劇場藝文政策的粗淺經驗。臺灣演藝團隊藝術卓越、創意無限;無論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優劇場、無垢舞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國光劇團、明華園…經常在國際舞台發亮發光。另外還有很多臺灣中小型演藝團隊,例如當代傳奇、舞蹈空間舞團、無獨有偶、莎妹劇團、創作社…也都強烈吸引著國際藝術節策展人的目光。

台北藝術中心、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藝術中心以及臺灣戲曲中心,即將陸續落成啟用,可以預見臺灣北、中、南的表演藝術將有更好的發展,在既有的縣市文化中心基礎之上,前列國際級嶄新劇院開幕啟用,勢將提升臺灣更高的演藝水準。





目 錄

第一部分
藝文政策、演藝管理:戲曲團隊的機遇與挑戰
1

附錄:國光劇團大事記 
貳、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附錄:香港文化政策回顧

參、大陸文化體制改革;國有院團改制
. 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為例

附錄一:文化體制改革,國有院團改制背景參考資料
附錄二:文化體制國有院團改革時間參考略表
附錄三:2011中宣部文化部下發解答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難題
附錄四:2015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第二部分
有關藝文政策的個人淺見

壹、劇場、劇團與觀眾:表演藝術扎根基礎
貳、文化城市一小步,藝文思維一大步
參、整建縣市文化中心:期許表演藝術願景

肆、興建國際一流劇場:推升表演藝術進程
伍、表演藝術發展進程:立足台灣、展望大陸、放眼美國
陸、藝文政策為什麼
柒、藝文政策怎做
捌、藝文政策誰受益
玖、展望藝文政策
拾、藝術教育扎根基層:文化政策「泥土化」的延伸思考
拾壹、新劇場、新夢想:從國光劇團進駐臺灣戲曲中心開始




摘要或緒論

藝文政策、演藝管理:戲曲團隊的機遇與挑戰

綜觀台北、香港與 上海的社會背景不同, 歷史發展模式有異。甚 至於隱含看不到的意識 形態更是南轅北側。然 而兩岸三地華人城市台 北、香港與上海幾乎不 約而同,都設置了「戲曲藝術中心」。 看似偶然,但卻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筆者認為:進駐「臺灣戲 曲中心」作為主要團隊的國光劇團,近年來廣受各界青睞。原因在 於國光劇團創新作品,本諸「現代化、文學化」努力提煉的「臺灣 京劇新美學」,無論台灣、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華人聚集 都會地區,廣泛的被觀眾所認同。
壹、有關國光劇團的危機與轉機位於台北市士林,即將啟用的臺灣戲曲中心原始構思,是為了 解決國光劇團無殼蝸牛的窘境,規劃興建劇團排練、演出以及行政 辦公場所。實則反映作為傳統戲曲代表劇種的京劇藝術,引領傳統 京劇的現代表現,廣受當代觀眾的喝采與認同。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臺灣戲曲中心將成為國光劇團進駐的新家王安祈認為,我們仍相信京劇能觸動現代人的心靈,不僅憑藉它 精湛的唱念作打,更是因為精湛表演所述說的有趣又有深度的故事 引發現代人的興趣。雖說今天的年輕觀眾不懂京劇或傳統戲曲,但 是他們喜歡音樂、電影、舞台劇、文學…,他們不是「戲迷」卻 是「藝文愛好者」2002年《天地一秀才—閻羅夢》贏得他們的喜 愛,不是和《紅鬃烈馬》《四郎探母》評比後的結果,而是和許許 多多藝術節目文學作品相比後出線的,這批新觀眾的加入,使得 《天地一秀才—閻羅夢》突破「京劇新戲」的範疇而進入更廣闊的 領域成為較高品質的藝文精品。 同樣從傳統京劇汲取諸多創作養分,並開啟另一片藝術天地的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對於國光劇團的努力非常肯定的指出: 「國光近年來以罕有的熱力,試新聲、排新戲也竭力到校園社區做 推廣的工作,充滿幹勁,讓人看到台灣劇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