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出版品

85年得獎人:吳清基

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

作者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
ISBN No
出版者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出版時間八十七年二月



目 錄

第壹篇 緒論篇-技職教育的定位
 第一章 緒論-技職教育與國家發展
第貳篇 國內篇-我國的技職教育
 第二章 我國技職教育的實施沿革與現況
 第三章 我國技職教育發展的問題
 第四章 我國技職教育的轉型發展策略
 第五章 我國技職教育的未來發展取向
第叁篇 國外篇-主要國家的技職教育
 第六章 德國技職教育的現況與實施
 第七章 德國技職教育的特色、問題及未來發展
 第八章 美國技職教育的現況實施與發展
 第九章 日本技職教育的現況實施與發展
 第十章 澳大利亞技職教育的現況實施與發展
 第十一章 英國技職教育的現況實施與發展
 第十二章 法國技職教育的現況實施與發展
第肆篇 綜論篇-技職教育與國家競爭力
 第十三章 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概念分析
 第十四章 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政策與作法
 第十五章 提升國家競爭力與經建計畫執行
 第十六章 推動技職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
 第十七章 結論-技職教育的未來美好願景




摘要或緒論

    技職教育在培育一個國家經建發展所需的人才,對促進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和提升國家競爭力關係密切,素為各國政府所重視。我國技職教育發展較晚,又受傳統中國社會士大夫價值觀念之影響,重視文憑主義、輕忽技術發展;因此,職業教育在國內乃有淪為「二流教育」和「次等選擇」之偏歧看法,這對國內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國家經建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六日政府解除戒嚴,國內由於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教育均等化、文化精緻化和科技專精化的發展結果,給了技職教育一個很好的轉型發展機會,社會期望將技職教育的「終結教育」標籤撕去、重新建構一個現代化的技職教育體系,以提升技職教育的進路,和還給技職學生應有的學習尊嚴與信心。
 近年來國內教育改革的共識已建立,國人熱切期待經由教改推動,使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學品質和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目標能被有效落實,這對國內技職教育多元化和精緻化的發展,更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目標導引。加上政府有心提升國家競爭力,以作跨世紀國家建設之準備,因此,對於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所提出國家競爭力的八大指標:「人力素質與生活、科技實力、學內經濟實力、企業管理、金融實力、國際化程度、政府效率、基礎建設」等,乃期盼能經由技職教育之發展,以培育具有專業能力的技職人才,以促成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使能擁有國際經貿市場的優勢、創造更多國家財富,以為國人謀求更多的福祉。
 盱衡歐美澳主要經貿先進國家,其對技職人才之培育,均有非常良好的制度和作法,殊值國內借鏡參考。如:德國二元制技職教育,能尊重企業提供技術生實務訓練之責任,使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能兼顧落實發展;澳大利亞TAFE技術和擴充教育制度,重視能力本位技職教育和職業證照與文憑換證之作法,使技職在職進修教育深受重視;美國技職教育發展,則重視弱勢族群技職教育和社區學院技職在職進修教育,強調其技職教育民主化和終身化的發展;日本非正規學校的職業訓練和正規學校之職業教育,具有互補作用,使日本能具有高素質的技職人力,和保有高品質的產品競爭優勢;英國則一夜之間將三十五所多元技術學院改名大學,使職業教育的素質大大提升,也加重了技職教育訓練人文化氣息,提高技職人力的基本學科能力素養;法國對技職師資培育、課程內涵和考試功能的重視,以及對殘障者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皆值吾人借鏡。
 國內技職教育在本人承乏技職教育司長提出「還給技職教育一片美好的天空和尊嚴」之後,贏得了全體技職教育師生之熱烈共鳴,加速了技職教育改革的動力;更在本人進一步呼籲「還給技職學生教育選擇權的自主性」被肯定後,「終結教育」的負面標籤終被除去;又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績優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大學附設二年制技術院系的措施、終經順利修法而能被落實執行,建立了「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專科學校   高職   國中技藝教育班」之技職教育第二條國道,暢通了技職學生教育進路發展的機會,找回了技職學生的學習尊嚴和信心,也顯著性地提升了技職教育學生的素質,對國內未來技職教育發展的影響,應是可以預見的。
 此外,落實「證照+年資=同等學歷」的作法,建立了「學力≧學歷」及「證照≧文憑」之新價值體系,顚覆了中國傳統科舉制度文憑主義的價值偏見,讓有真才實學的人,雖沒有正式學歷文憑,但在此開放多元社會中,依然有被肯定的機會。至於,重視原住民、偏遠地區職校、輕度智障高職學生、及低學習成就國中生的技職教育,顯示弱勢族群之教育機會的均等,在國內技職教育發展上也已受到非常地重視。另辦理技職教育免試多元入學方案,將有利於國內中等學校學生升學壓力的紓解;對規劃技職回流教育,落實建立技職終身學習教育體系;及加強技職教育人文藝術通識的附加價值學習,也均經由各級課程修訂來加以強化,相信從綜合高中的試辦,專科學生通識課程之強調及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等,皆可看出未來技職教育的目標,從「培養有技術的有用人才」,可提升為「培養有人文氣息、有藝術氣質、有通識眼光的有技術的有用人才」,則其技職人力的「技術」為人所享用的「附加價值」,將會更大。
 本書內容是本人在三年前,從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長轉任技術職業教育司長後,一直努力「在做而想說和想寫」以供社會技職教育先進指正的,但是,因為技職教改公務繁忙,而迄未能成書。此次本書得以能順利完成出版,要感謝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給我的機會,因獲頒第一屆傑出公務人員獎,乃有三個月難得的公假和百萬獎金,以作為出國考察訪問進修之費用。這個號稱「國內艾森豪獎金」的頒給,的確,是一種至高的榮譽,也是一種最大的責任。八十六年暑假曾到德國考察訪問,感謝駐德代表處文化組林組長明義和謝秘書立銓之安排陪訪和提供資料;此次能到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以訪問學者身份做短期研究和著作,要感謝駐美波士頓代表處文化組郭組長秋義的協助。雖然,此行時間匆促,但感謝有台灣師大余鑑教授和潘慧玲教授夫婦,新竹師院簡楚瑛教授等舊識好友,同時在哈佛大學訪問研究,承渠等之協助使研究著作能稱順利。此外,在本人出國期間,對行政院第六組全體同仁之戮力從公的辛勞,謹表謝意;也謝謝教育部技職司林科長騰蛟博士,惠提相關資料供作參佐。最後,特別感謝內人劉淑眉老師之鼓勵與包容,讓本人無後顧之慮,可全心全力在教育和行政工作上投入和奉獻。另女兒怡慧、怡瑄及兒子肇欣,皆能自動向學,積極上進,未煩我心,也一併感謝。


註:本會已無庫藏,無法贈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