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九十四年度得獎人

賴杉桂先生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學歷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學士
美國賓州印地安那大學企業管理碩士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經歷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專門委員、組長
經濟部商業司 科長、行政編審、法制專員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ICSB理事長
崇越科技董事長

現職崇越科技集團副董事長



重大事蹟貢獻

(一)完成公司法解釋彙編
我國公司法多達四百餘條相關規定解釋頗多,工作同仁、企業人士、學術研究者常為找尋相關參考資料而煩惱,爰乃於商業司擔任法務專員期間,構思彙整過去歷年公司法行政解釋,按各條文相關解釋分類彙整成公司法解釋彙編,此書在單位內更新應用,現仍為公司行政工作實務與公司法學術研究之重要參考用書。    

(二)建立全國公司統一編號體系
訂定完成全國公司統一編號作業要點,協調建立全國公司之標準化編號制度並與財稅部門營利事業統一編號同步,奠定我國公司登記資訊電腦化作業基礎,影響深遠。    

(三)策畫推動完成經濟部商業行政資訊服務系統
運用資訊科技處理商業行政管理業務,計完成十四項電腦服務應用系統及完整的全國公司登記資料庫,對建立辦公室自動化體系提高政府為民服務工作品質與效率,節省民眾申辦時間,貢獻良多。並為網路化時代電子閘門、工商認證奠定基礎。同時亦規劃完成全國工商管理資訊系統計畫,督導推動省﹙市﹚及各縣﹙市﹚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業務電腦化工作,為我國整體商業行政管理電腦化奠下良好的規模,成效卓著。   

(四)積極規劃推動商業現代化自動化計畫
負責國家長程建設計畫有關我國商業自動化之釐訂與推動工作,規劃完成「商業自動化十年發展計畫」,積極督導推動完成各項工作,包括商業電子資料交換﹙EDI﹚標準、實體流通介面標準、商業交易表單標準、商業交易網路基礎、商品條碼推廣、物流技術研發等,為運用資訊通訊科技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奠定了良好堅實的基礎,商業加值型網路交易系統的開發隨後榮獲八十三年全國傑出資訊應用獎。對於提升我國商業經營管理技術水準,改善流通服務品質與效率,奠定商業現代化、自動化基礎,著有績效。    

(五)完成「促進商業全面升級方案」之規劃
為進一步建立現代化公平合理的商業經營體系,促進商品的流通效率,配合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營運中心,除繼續推動商業自動化計畫外,並策擬「商業發展政策綱領」,研訂規劃「促進商業全面升級方案」,內容含括「擴大商業經營空間改善商業環境」、「提升商業服務品質」、「促進商業現代化」、「落實消費者權益之保護」、「健全營運主體維護商業秩序」以及「擴大商業團體與經濟性財團法人之經濟性能力」等六大項,為後來商業的全面現代化奠定了宏觀而具體的基礎,現階段各項工作如形象商圈、商店街、優良商店認證制度之推動乃肇基於此。並逐步調整推動「提升商業服務品質計畫」、「傳統市場活化計畫」等多項五年計畫,促進流通產業之健全發展。    

(六)適時檢討研修商業相關法規
完成民營批發業零售業技術服務業投資抵減辦法及商業自動化相關融資要點等相關法令,對於加速商業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商業升級貢獻良多。另為解決物流用地之課題乃針對物流運籌業之需地特性及當時土地相關法規之適用架構,督導訂定「物流中心業倉儲批發業軟體工業財務及事業計畫審核要點」及「倉儲業設立於工業用地審核作業規定」,並協商內政部完成修正「非都市土地容許使用執行要點」、及「都市計畫台灣省施行細則」,將物流運籌業納入工業用地之容許使用中。    

(七)規劃執行中小企業發展願景與策略並進行組織再造
經貿環境快速變遷,政府服務組織亟需因應調整因應變革以提供企業界良好的發展環境,爰乃規劃進行組織再造工作暨業務發展之策略規劃會議,就行政組織之核心能力加以定位,俾明確組織職能並提升服務之績效,組織再造與策略形成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溝通與協調,以有效的管理手法及周延的溝通協調作為,強化全體組織成員對全面服務品質的共識而逐次展現施政之績效。重定位後的中小企業處組織願景、策略、施政原則如次:
    1.願景:中小企業創業成長發展的園地
    2.施政原則
        (1)輔導講求重點、切合需求、累積績效
        (2)服務力求普及、主動出擊、迅速回應
        (3)中央地方及專業服務機構合作、緊密配合
        (4)明訂各項計畫目標、定期檢討修正
        (5)結合運用內外部資源、發揮綜效
    3.組織定位:中小企業創業成長的後盾,迅速有效整合資源,提升競爭力
    4.策略與措施
        (1)營造優質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2)建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平台
        (3)提升中小企業科技資訊應用能力
        (4)強化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輔導功能
        (5)整合中小企業財務融通機制
    5.組織再造
        (1)第一次變革(90年12月3日)
            以功能性質劃分組別及科別,並將原數字之單位名稱修正為以功能命名。調整成立5組:「政策規劃組」(原第1組)、「經營輔導組」(原第2組)、「創業育成組」(原第3組)。另將奉行政院核定之任務編組「資訊小組」及「馬上解決問題中心」,擴大其功能,並有效整合資源,調整成立:「知識資訊組」及「服務廣宣組」。
        (2)第二次變革(93年3月1日)
            整合財務融通相關業務,將「服務廣宣組」調整成立「財務融通組」。並因應地方特色產業之發展,於「經營輔導組」下調整成立「地方服務科」。另「創業育成組」之「創業支援科」配合業務內容及參酌日本例更名為「創業促進科」。
        (3)專案請增員額
            自92年度起為貫徹政府政令新增推動中小企業人力協助執行、微型企業創業貸款輔導服務計畫及辦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聯合輔導基金改隸本部作業,並配合強化本處馬上解決問題中心機制,預算自92年之5.74億增至93年之66.43億,經行政院於92年11月3日到處實地查訪並達成共識亟需增補人力,同意核增職員12名。
        (4)未來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朝經濟部中小企業局調整規劃。    

(八)推動中小企業發展輔導服務與協調之各項工作
擔任中小企業處處長,帶領工作團隊,執行各項中小企業發展策略與措施,積極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提高企業活力,順利轉型升級,邁向永續經營。
    1.營造優質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1)首度舉辦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以「創新、群聚、台灣新活力」為中心議題,針對6項議題,19項子題進行為期2天之熱烈研討,由來自全國產、官、學各界代表600多人參與,並獲致豐碩結論;並於會前舉辦北、中、南、東四場分區座談會及6項議題之分組研討會。
        (2)獎助中小企業僱用失業者:自92年6月起,經濟部的「中小企業人力協助執行計畫」,以每人每月一萬元的獎助金,鼓勵中小企業增加僱用18至65歲失業勞工,已獎助約1萬3千家中小企業解決用人問題,並已成功協助超過52,000人就業,協助降低失業率約0.4個百分點。
        (3)加強中小企業法規調適作業:協助中小企業設置法務窗口建立法務制度,落實保障業者權益,並針對與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法規有關的議題進行研析,透過政策審議程序凝聚共識,作為中小企業政策研擬、法規修正之參考。
        (4)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之政策經驗及輔導成果備受世界各國肯定。近年來,透過WTO、OECD及APEC等國際經濟組織,推動與各國中小企業領域之合作,協助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發展新創企業、中小型及微型企業,以強化更廣泛之所得配置、經濟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對世界各國作出積極之貢獻。
        (5)編纂中小企業白皮書:提供與中小企業相關之總體經濟情勢、發展現況及經營動向資訊,評析當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相關議題及宣導各項輔導措施與成果。
    2.建構中小企業創業育成平台
        (1)強化創新育成中心功能:截至94年7月底已輔導及補助80所育成中心,累計培育逾2,144餘家新創或轉型升級之中小企業進駐接受研發培育,累計誘發投增資金額合計296餘億元。
        (2)籌設創業知識資訊中心:推動創業圓夢計畫,93年度提供創業諮詢服務8,602人次、辦理創業經驗交流研討會3場次、開辦創業菁英班28班次,培訓1,081人次之新創事業經營管理人才,已輔導創業成功人數計205家,並選出新創模範企業12家,創造約1,200個就業機會,帶動民間投資約計新台幣5.8億元。94年截至7月底止,提供創業諮詢服務4,473人次,已開辦創業菁英斑18班,培訓580人次之新創事業經管主管人才,另透過創業圓夢坊,己成功創業者61名,逐步推動累積各項相關資訊,建構創業知識資訊中心。
        (3)開辦「微型企業創業貸款」:於92年1月開辦,以嘉惠45到65歲之中高齡失業者開創事業第二春。除了提供低利且手續簡便之創業資金,並整合相關單位實施貸款前、貸款時及貸款後輔導,提供創業諮詢、職業技能訓練、創業技能訓練、協助撰寫創業計畫書及個案協處等協助措施。
        (4)成立「創業育成信託投資專戶」:兼任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執行秘書,規劃未來發展藍圖,由原提供融資保證導向投資、輔導及發展,以結合民間創投資源,共同投資具發展潛力之新創中小企業,自92年10月進行投資迄94年7月31日止,信託投資專戶共計投資42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投資額新台幣7.79億元,管理公司搭配投資效益金額達新台幣10.27億元,總累計投資金額達新台幣18.06億元。
        (5)強化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結合學術單位充分之軟、硬體資源以及優良師資支援,推動設置北、中、南區「中小企業研訓中心」,依據中小企業人才培訓需求調查,針對各區中小企業特色,有計畫地推動系列活動協助培育中小企業所需專業人才;打破傳統學習限制,推動「中小企業終身學習護照制度」,擴散中小企業終身學習風氣,已累計發行95,768本(94年至7月底,已發放7,783本)終身學習護照予中小企業從業人員,提升中小企業人力素質,強化中小企業競爭力。
    3.提升中小企業科技資訊應用能力
        (1)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輔導中小企業e化,運用資訊通訊技術提升競爭力,預計至94年底完成68個產業別網際網路資料庫及電子商務系統,累計共協助6,800家以上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開拓商機。94年度成立6個中小企業產業電子化服務團、5個中小企業產業電子化深化服務團,預計完成360家中小企業e化評估診斷及12家中小企業深化輔導及不分產業別中小企業200家短期診斷輔導。協助200家汔車零組件廠商聯結產業供應鏈。
        (2)辦理中小企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規劃e化訓練課程預計至94年底培訓1,900人次,並推動中小企業網路學習預計35,000人次上網完成學習,100家中小企業運用網路學習;推動企業經營服務e網通,提供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有關之資訊蒐集累計近40,000筆資料,上網運用達536,000人次。協助中小企業寬頻建置1,160家,電子商務應用2,740家。
        (3)推動中小企業知識管理運用:預計於94年遴選150名合格知識管理顧問,培訓75名知識管理種子顧問,完成100家中小企業知識管理之診斷評估報告。開辦30場次之知識管理課程,培訓1,000人次。輔導20家企業進行知識管理示範導入。
    4.強化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輔導功能
        (1)形塑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OTOP網站開站
OTOP(One Town One Product)網站於94年6月15日開站,本網站業與農委會資料庫結合,建置初期以921重建輔導地區為主,介紹各地的地方特色產業、輔導成果及業者精心經營的成果,透過網站,提供民眾上網瀏覽,秀出台灣地方產業的新活力,讓更多人重新發現我們的地方特色產業及產品。
        (2)持續運用12項功能別中小企業輔導體系:透過「中小企業輔導體系」之運作,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管理能力;推動社區及地方特色的小型企業現代輔導,注入新活力與生機。
        (3)建構在地化中小企業服務網絡:為立即解決南部地區中小企業之問題,提供就地、即時之債權協調服務,並節省南部中小企業往返奔波時間,已協調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成立南部馬上解決問題中心,提高行政效能擴大服務能量,均衡南北地區之發展。南部馬上解決問題中心已於94年7月成立並積極運作;此外,亦持續強化23縣市政府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46個工商業會中小工商業服務中心功能,加強服務中心與輔導體系間橫向聯繫,以及政府相關單位之行政協調,發揮協調與服務功能,解決中小企業各項問題。
        (4)舉辦各項頒獎活動:辦理「國家磐石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小巨人獎」、「金書獎」、「中小企業碩博士論文獎」及「績優中小企業輔導服務人員」選拔表揚活動,肯定卓越中小企業經營績效,擴散典範學習效果。
        (5)業務服務廣宣:發行「中小企業服務報導」及製播「中小企業廣播節目」,提供中小企業有關產業及政策方面之資訊。
    5.整合中小企業財務融通機制
        (1)信保及聯輔基金改隸經濟部:為落實輔導、保證、融資一元化,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資金,發展經濟,行政院於92年4月核定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及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由財政部改隸經濟部主管。
        (2)推動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聯合輔導基金之轉型發展方案:信保基金角色由以金融功能為主,轉變為以協助產業發展功能為主,朝「擴建直接保證機制」、「推動企業新評鑑制度」、「創新多元化保證業務」、「健全財務基礎」、「精進服務效能」等策略方向努力,以塑造適合知識經濟產業發展之融資環境。
        (3)配合推動「本國銀行加強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方案」:預計實施3年,第1年實施期間(94.7.1~95.6.30) 期使本國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放金額達新臺幣2000億元,對中小企業融資比例提升至20%,以協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資金,強化銀行金融中介功能,鼓勵廣大之中小企業與銀行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共創雙贏局面。
        (4)督導開發批次信用保證:輔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通過增加批次信用保證額度1000億元,並修正「批次信用保證作業要點」,放寬保證對象及企業保證融資額度之限制,以擴大信用保證範圍,加強本國銀行辦理中小企業放款之意願。
        (5)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資金:輔導企業取得「振興產業新投資兆元優惠融資計畫」提供之資金,持續執行「馬上解決問題中心」業務,受理中小企業即時求助案件,並協助辦理「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專案貸款」、「輔導中小企業升級貸款」、「中小企業紮根貸款」。
        (6)加強協助婦女微型創業:為提升婦女就業機會,在婦女創業技術及能力提升部分,運用育成中心機制及圓夢坊計畫,輔導196家婦女創業計畫。創業諮詢與知識資訊提供部分,透過各地區創業諮詢服務中心,提供5,000人次之婦女創業諮詢。另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貸款,其中婦女核貸件數與金額已提升至4成2。
        (7)信保基金角色重定位:協助轉變為以協助產業發展功能為主,93年度承保件數達265,139件,承保金額計3,157億元,協助企業取得融資貸款金額達5,170億元。為持續強化其功能,94年度已挹注47.5億元,協助企業更易取得發展所需資金,以營造一個優質的融資環境。截至94年7月底止,累計承保件數151,856件,承保金額1,814億元,協助企業取得融資金額為2,988億元。
        (8)協助健全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辦理中小企業融資診斷輔導及中小企業財務金融服務團計畫,本(94)年度截至7月底止,中小企業財務金融服務團短期診斷輔導71家,長期診斷輔導6家,電話諮詢案件218件;另中小企業融資診斷輔導計畫完成一般性財務診斷案件74件,聯合診斷輔導案件26件,建議融資金額為25.2億元,其中已協助13家企業取得4億1千多萬元之融資保證。    




考察研究計劃

創業管理發展之研究


近年來創業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已成為全球新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了因應失業率增加,全球供過於求的現象,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建構一個創業型社會(Entrepreneurial Society)乃成各國必然的發展方向。因此,許多先進的已開發國家將創業管理發展視為重點的公共政策,根據2005年麻省理工學院創業中心的統計,國家經濟成長的貢獻大約有70%來自於創新與創業管理的發展,而有大約35%名列財富500大(Fortune 500)公司在3至4年間即被新創事業所替代,而過去5年之間新創事業500大的成長更高達1312%,足見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驅動群聚成長擴張的主要動力來源,亦已成為經濟發展持續成長的重要課題。


美國自八0年代以來,由於製造業外移,外國產品大量輸入,理應進入蕭條時期。但是美國經濟不但未下滑,反而在九0年代蓬勃發展,主要原因在於創業型經濟。又因為全球化與資訊化的發展,美國的新創事業許多已成為世界級的企業,不但造就蓬勃之經濟發展,創造無數工作機會,也使得美國國力大增,推動新一波的創業風潮。由微軟、思科、雅虎等新創公司所引領的經濟現象,代表著全球產業由工業經濟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象微,創業精神則是推動革新的驅動力。


當前經貿環境快速變遷、競爭激烈、顧客多元化需求,企業直接面對全球化、自由化的衝擊,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更面臨了升級轉型的壓力,而成熟的生產事業由於成本資源因素考量必須選擇外移投資貼近消費市場,進行全球移動布局,波特(1990)曾在其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一、生產要素導向階段;二、投資導向階段;三、創新導向階段;四、財富導向階段。台灣目前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大致介於投資導向與創新導向之間,所以台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多快從投資驅動型經濟,轉形成創新驅動型經濟;能多快從製造優勢的產業能力,延伸到創新優勢的產業能力。因此,如何培育新創事業及新興具發展潛力的科技導向型中小企業,使其不斷出現,填補成熟產業外移的空間已成為經濟不斷成長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不但可以促進台灣整體經濟活力與發展,亦可充分發揚創業家精神,形成創業創新型社會。


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本質著重於創新活動的行為過程,而非僅是企業家的人格特質。其主要意涵為創新,也就是創業者透過創新的手段,將資源更有效地利用,為市場創造出新的價值。雖然創業常以開創新事業公司方式產生,但創業精神不一定只存在於新事業,一些成熟的組織或產業,只要創新活動仍然旺盛,依然具備創業精神,如何發展讓許多高科技新創中小型事業能源源不斷誕生,需要那些機制與文化,形塑成為大孵化器型態的創業育成平台,使資金、人才、資訊等進出形成良性循環,塑造台灣成為亞洲創業發展中心(AEDC),進而成為具創意的經濟體。


本考察研究計畫擬赴先進國家訪問,認識創業管理理論與觀念模式,學習如何尋找評估新技術創業投資的機會及創業管理相關課題,了解技術移轉與商業化過程服務等,充分運用創業管理之理論與實務,俾助於創業發展政策之規劃,形塑台灣成為創業型發展社會,展現積極進取之創業文化,結合創新育成中心、創業知識資訊及早期種子資金,提高新創事業成長發展之成功率,俾建立台灣成為亞洲,甚至於全球新創事業的最佳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