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一〇二年度得獎人

詹方冠先生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部門計劃處處長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行政院經建會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心科員、組長
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稽核、專門委員兼組長
行政院經建會部門計劃處副處長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部門計劃處處長
現職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處長



重大事蹟貢獻

一、規劃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臺灣邁向新一波經貿自由化的嶄新作為
「自由經濟示範區」係臺灣自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最新一波的經濟自由化政策,是馬總統「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之重要方向,亦為促進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經建會對國內經貿法規、市場開放及產業發展進行深入檢討後,於102年3月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以「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為核心理念,大幅鬆綁人員、商品、資金及資訊流通之法規限制,以營造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之條件;此外,並規劃推動智慧物流、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四項優先示範產業活動,以吸引國內外投資,優化產業結構。目的係透過示範區進行自由化政策的先行先試,如有綜效便可擴大至全國,使臺灣成為「自由經貿島」。
為使此一重大財經政策能及早發揮成效,初期(第一階段)以增修行政法規為主;第二階段則訂定特別條例,擴大範圍。經建會復受命研提具體行動計畫,經至各地舉辦多次座談會,並於7月舉辦總統與六大工商團體座談,在廣納地方政府、工商業界代表意見後,已協調各機關完成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短期內將鬆綁有關外人工作、貨品關務、土地使用等十多項法令,並規劃設置單一服務窗口、物流雲平台、國際醫療服務中心等一百多項具體做法,並規劃將金融業納入後續示範產業。該計畫已於102年8月行政院會通過,正式啟動,可望為未來經濟成長注入新動能。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在詹君率領同仁的努力下,終能如期如質完成並執行推動。    

二、 參與研擬推動多項重要國家財經政策及產業發展方案,績效卓著
(一) 規劃推動服務業發展方案及十大重點服務產業:我國服務業名目GDP民國101年達9.6兆元,占全國比重達69%;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58.9%,已是臺灣經濟發展與就業創造的重要來源。為積極推動服務業之發展,經建會於97年研訂「服務業發展方案」,透過強化國際競爭力、加強研發創新、提高生產力、健全服務業統計等策略,以完備服務業基礎建設,提高附加價值。鑒於主管機關眾多,資源不易整合,並成立「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由經建會統籌協調。99年考量出口競爭力、就業機會、發展潛力等因素,經建會提出國際醫療、音樂及數位內容、國際物流、會展、美食國際化、華文電子商務等產業,做為發展重點,經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討論通過,為當前發展服務業之重要政策。
(二) 研擬臺商回臺投資方案:近年來歐美經濟成長低迷,我國出口面臨瓶頸,加以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變化,各國企業開始回流。為吸引具國際競爭力之臺商回臺,經建會迅即規劃「加強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透過提高外勞核配比率、建置產業用地資訊平台等策略,吸引符合高附加價值、居國際供應鏈重要地位等資格之臺商投資。該方案於101年10月獲行政院同意辦理,為期兩年,以促進2,000億元投資為目標。實施以來,企業反應熱烈,約半年時間已通過34件申請案,預計投資總金額達1,826億元,可增加本國就業約2.8萬人,成果十分豐碩。
(三) 推動傳統產業維新:我國傳統產業廠商家數比重近9成、就業人數比重亦近7成,惟生產力與附加價值率較低。經建會於101年規劃推動「傳統產業維新方案」,對已具基礎之傳統產業,注入ICT、文創、環保、創新營運模式等維新元素,以提升傳統產業附加價值,再創明日之星。在與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密切討論後,目前已選定MIT品牌服飾、新穎時尚LED燈具、智慧小家電、安全智慧衛浴器材等12項計畫積極推動。預計可促進民間投資132億元、新增就業人數5,000人。
(四) 推動全球招商工作:99年7月奉總統指示政府加強全球招商,由經建會負責主要工作,除規劃成立行政院全球招商專案小組,並整合24個產業主管部會及地方政府,共同行銷台灣及亮點產業。自99年8月至100年間,辦理5場次國內招商與亞洲台商投資說明大會,以及新加坡、印度、美國及日本招商活動,吸引逾7,300國外投資人參與,並與多家美日知名大廠簽署合作備忘錄,有效提昇台灣能見度、促進民間投資。
(五) 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民國83年開始由經建會主導推動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是1990年代大規模的經濟自由化運動。如金融中心之推動,對外匯自由化、金融業外資限制鬆綁、證券及期貨市場之國際化等,都有很大的助益;電信自由化則將過去政府獨占之市場開放民間經營,也加速了臺灣邁向高度資訊社會的腳步。這些政策對當時我國服務業產值及就業的快速成長,有很大的貢獻。    

三、參與兩岸經貿協商及推動國際經貿外交工作
(一)民國99年6月兩岸簽署經貿合作及架構協議(ECFA),並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正式啟動後續有關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投資保障協議等重要工作之進行。詹君代表經建會為經合會我方代表之一,並參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協商工作;兩年多來歷經雙方多次會談,服貿協議終與102年6月完成簽署,係我國對外洽簽經貿協議的重要里程碑。
(二) 民國83年起即參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工作,主要係負責推動服務業市場開放與自由化;8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籌辦「東南亞經貿投資考察團」,增進與菲馬泰印等國經貿關係;89年至90年擔任APEC領袖會議、總統中南美睦誼之旅幕僚工作;92年並規劃辦理國際景氣研究組織「國際經濟景氣趨勢調查中心(CIRET)」26屆年會於台北舉行,計20餘國一百多位產官學研人士參加,會議圓滿順利,頗受國際人士好評。    

完成台灣景氣指標及燈號之重大革新:經建會每月發布之台灣景氣指標及景氣燈號,一向廣受國內、外機構重視及運用。惟因景氣指標自民國76年起已有20年未進行檢討修正,景氣燈號亦已屆五年修正期限。為配合我國經濟結構之轉變,正確反映景氣變化,於是積極規劃、研究臺灣景氣指標及燈號的全盤檢討修正,同時引入OECD指標編製方法,俾與國際接軌。新編之景氣指標及燈號經測試結果良好,自民國96年8月起對外公布並正式啟用。此為臺灣景氣指標體系多年來僅見之重大革新,顯著提升經建會「經濟氣象台」功能,提供更為即時、正確資訊供政府及民間企業決策參考。    

襄助政府財經決策機制之運作:自民國89年迄93年間,擔任「行政院財經小組」重要幕僚工作,負責研提當前財經情勢分析、政策溝通協調、議事處理及相關決議之追蹤管考等工作,以協助院長及財經首長釐定施政方向。此外,亦多次參與規劃辦理全國性會議工作,如民國90年「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經發會)、民國95年「台灣經濟永續成長會議」(經續會)等,以凝聚社會各界共識,俾利政策推動。    



考察研究計劃

題目:前瞻產業創新與國家發展關鍵議題之探討


一、 考察目的與動機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之研究,一國的經濟發展係由「要素驅動」,發展至「效率驅動」,再提升之「創新驅動」階段。依WEF 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現已晉升為「創新驅動」階段。因此,臺灣過去長期以增加資本、勞動生產力,以及國際代工之發展模式,必須轉型為以研發創新、知識密集為主的產業結構。


有鑑於此,政府最近除以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突破法規框架,以釋放民間企業力量,增加國際競爭力之外;同時,對於未來具發展潛力的前瞻性高端產業,也積極研議如何有效推動,並規劃了「產業合作」機制,期待以示範區的自由、開放與優質的營運環境,吸引國外關鍵技術、人才及資金與國內企業合作,共同進軍中國大陸、印度及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成為推升經濟動能的新引擎。
綜上,由於「產業創新」及「前瞻發展」是未來我國重要的經濟成長動力。因此,擬就此相關議題至標竿國家進行考察參訪。此外,對於未來國家發展相關的關鍵性議題:如能源使用、青年就業,乃至公共政策之社會信任等,也擬利用此一難得機會,訪問學習,以收他山之石之效。


二、考察重點與國家
本次考察計畫主要規劃三項考察重點:分別為產業創新、前瞻性產業及國家發展關鍵議題。前二者其實範圍有所重疊,主要是研究國家如何有效利用政策工具(如補助獎勵、優惠等),或設計相關機制(如創業計畫、新創公司上市櫃),或利用其他產學研資源,協助企業創新或產業發展。至於國家發展關鍵議題,則係利用此次考察訪問機會,瞭解未來國際趨勢及關切議題,更重要的是各國對這些議題的探討及因應機制,以及國內目前相當欠缺的如何有效做好政策溝通。


基於以上考察重點,本次擬分兩梯次進行考察。首先,擬訪問以色列,其後,再參訪德國及丹麥。選擇以色列考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以國與臺灣情形相似,均為地小人稠,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然而,以色列的創新能力舉世聞名,不僅創業人口密度全球最高,每百萬人專利數也在世界名列前矛,以色列企業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數目也僅次於美國及中國,更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如英特爾、谷歌至此設立研發創新中心。因此,擬參訪以色列重要產業研究機構、GIZA等創投公司、生技醫藥企業及政府主管機關。對以色列鼓勵創新政府計畫、創業天使、育成中心及企業國際化策略,進行瞭解及研析。


第二梯次考察訪問,擬以德國及丹麥為重點。一方面係因德國產業發展一向紮實,尤其以中小企業為主力的產業結構與臺灣類似。近年來,研究德國中小企業在全球居關鍵地位的「隱形冠軍」理論,頗受注目,國內也參考此一模式研訂「中堅企業躍升計畫」。此外,德國相關智庫對於國際財經政策議題頗能掌握。由基爾研究院(The Kiel Institute)主辦的「全球經濟論壇(Global Economic Symposium, GES)」,每年都針對全球重要跨國、跨領域之議題進行探討,並提出國際合作之解決途逕,各國政經領袖雲集,已成為國際知名之政策論壇。至於丹麥,屬於北歐發展模式的標竿國家,不僅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全球競爭力也不遑多讓,其全球創新力更高居世界第一。因此,經濟學人(Economist)直指北歐四國模式是值得學習的超級典範。特別的是,這些國家人民對政府、媒體的信任度甚高。因此,丹麥等北 歐國家如何有效對社會進行公共政策溝通,頗值得我們深入瞭解。


三、預期成效
(一)藉由此次考察訪問機會,擷取國外在國家發展議題及對策方面的經驗與制度。透過經建會(即將改組為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智庫功能及協調平台,在相關施政提出具國家戰略高度的政策方向。
(二)導入國外有關產業創新及輔導創業之有效機制,強化我國產業政策之效能。
(三)引介、媒合國外產業或創投與國內產業合作之機會。
(四)學習先進國家有關公共政策溝通、宣導之多元參與方式,並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