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一〇三年度得獎人

鍾寶善先生(歿)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文化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團長
學歷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業
紐約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劇場研究所畢業
香港大學文化領航學程結業
經歷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秘書
行政院文建會紐約中華新聞文化中心專員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演出組組長
國光劇團副團長國光劇團團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
現職
著作藝文政策演藝管理--戲曲團隊的機遇與挑戰



重大事蹟貢獻

    日前英國電信報(Telegraph News)披露,「紅樓夢」是全球最受矚目的文學作品。國光劇團本諸「文學化」與「現代化」的團務目標,致力臺灣京劇的傳承與創新,成果備受肯定。值此準備推薦資料,適逢國光劇團甫完成2014國家劇院年度公演「紅樓夢中人」。推出《王熙鳳》、《探春》兩齣大戲,連演五場造成轟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緊接著前往彰化員林、高雄大東巡迴演出,好戲分享中南部的戲迷鄉親。
回首1949歷史偶然,政治南渡帶來文化播遷。審視京劇源於數百年前的北京,歷經二個世紀,穿越朝代更迭,看盡政治起伏,長期雄據華夏文化光譜的核心。時值21世紀,兩岸不約而同,都面臨了京劇傳承的困境與挑戰,是危機也是轉機。就在不久前的今年四月,國光劇團創下傲人嶄新紀錄,應邀大陸國際都會主流劇院「上海大劇院」,前往推出「伶人三部曲」。一氣呵成連演五場,同時展現《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三齣近年新作,豎立「臺灣製造文化輸出」的重要里程碑。上海大劇院總裁張哲指出:「同仁向我推薦國光三部曲時,打動我的是台灣對傳統戲曲的探索精神」、「大陸很多戲曲創作走進了死胡同,就像被關進了一個牢籠,值得我們思考。國光劇團推陳出新,讓我們看到了戲曲發展的未來和方向。國光劇團這次演出是成功的,觀眾也喜愛這“三部曲”。這次綜合考量是最好,上座率與票房也最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衡酌國光劇團創新劇目,秉持「文學視角、當代創意」,尊重傳統推陳出新。上海公演後劇評、議論此起彼落持續不絕。另外,透過電子訊息微信、微博等戲迷熱絡討論快速洗板,持續發酵…。引發話題焦點的「國光現象」,突顯「臺灣製造」京劇新美學,業已博得大陸社會菁英與知識份子高度認同,推升來自台灣國光劇團的品牌效益。近年來,國光多次應邀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等華人都會演出,展現多元創意,引領人文思維,觸動戲曲創新,巡演兩岸三地衍生廣大口碑與肯定迴響。

有人說:文化藝術的發展縮影,具體反映當代社會價值。


    回顧上個世紀末,台灣社會快速變遷,無論政治、經濟或文化領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劇烈衝擊。衍生舊體制迅疾解體,新架構牛步摸索迄未成形的尷尬。社會變遷反應在傳統文化的是,國防部所屬陸光、海光、大鵬三軍劇隊遭到裁撤。1995改隸教育部,重新甄選劇藝菁英,設置國立國光劇團。2008改隸文建會,2012文化部成立,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光劇團自成立以來,肩負延續傳統戲劇,推動藝術教育的使命,致力傳統戲曲的永續經營。近年國光努力提升劇藝品質、拓展觀眾聆賞的績效備受肯定。劇團營運方向;「維護傳統經典、激勵劇藝創新、促進文化交流、推動藝術教育」,獲得高度關切,倖能呈現良好成效。針對國光亮麗表現,雲門舞集林懷民先生指出:「國光近年來以罕有的熱力,試新聲、排新戲,也竭力到校園社區作推廣的工作,充滿幹勁,讓人看到台灣劇場的希望。」


    1995-2000維護傳統經典:維護傳統文化資產,具有傳承和創新的雙重意義。國光劇團維護傳統經典劇目,用意在於擷取古典智慧,作為觸發現代人的想像能力,從而奠定創意發想的基礎。「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高度推崇京劇傳統美學指出:「如果沒有觀賞京劇的累積,雲門早期的作品都不會出現,乃至雲門10年大戲《紅樓夢》在在都是京劇美學的延伸。」國光本階段推出「台灣三部曲」:《媽祖》《鄭成功》《廖添丁》為代表作品,加上新編老戲如《大將春秋》,崑劇《釵頭鳳》延續傳統戲曲美學,同時萃取傳統劇藝基因,推動現代化創新。    

    2000-2008激勵劇藝創新:國光劇團每年從事創新作品,例如《閰羅夢》、《金鎖記》、《三個人兒兩盞燈》。同時鼓勵跨領域的合作,如NSO跨界合作《快雪時晴》、舞蹈空間《東風系列》,嘗試藉由不同演藝領域,碰撞產生嶄新劇藝美學的創新火花。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先生主辦「新世紀新京劇:21世紀臺灣京劇新美學與國光劇團學術研討會」指出:「國光製作無論新舊,每每能夠引起老戲迷驚喜,新觀眾的好奇。國光新戲顯現強烈的人文訴求與抒情特質。」國光製作新戲,目標在於打造台灣戲曲新美學,藉以推動文化前行。賦予傳統戲曲嶄新活力,備受關切者嘉許,創出傳統京劇新格局。


    2008-2014文學京劇銜接當代:邁入新世紀,國光劇團更致力於京劇現代化與文學化的藝術走向,融合國際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共創《歐蘭朵》。彰顯人文氣息台灣創意的「伶人三部曲」系列,《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呼應現代文化思潮,從劇壇挺進文壇,大舉超越以往的藝術成就。龍應台部長指出:「誰說傳統不是當代!國光劇團承載傳統中華文化底蘊,結合當代台灣的情感,肩負傳承與創新,確實意義深遠。國光銜接當代的成果,很多方面值得大陸京劇團隊學習。」上海崑劇團團長著名演員蔡正仁認為;「國光精神形成國光現象」,大陸眾多劇團難以企及。大陸著名編劇家羅懷臻指出:「臺灣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於上海大劇院演出圓滿落幕。明確的理念,鮮明的風格,種下了臺灣京劇的上海記憶。如果全國的京劇乃至戲曲院團都能擁有一個王安祈、一個李小平、一個魏海敏,那將是何等繁榮何等繁華的當代戲曲盛景。」


    促進文化交流:文化是通往世界最好的鑰匙,好作品不會寂寞。國光不斷推出高品質劇藝佳作,吸引國際與兩岸關切目光。多次應邀前往法國、德國、義大利、巴西、俄羅斯、新加坡、香港、大陸、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公演,參與重要國際藝術節,樹立台灣識別形象,拓展台灣文化品牌。法國費加洛日報盛讚:「國光演出精采轟動教皇宮,亞維儂藝術節在觀眾熱烈高昂氣氛下閉幕」。斯洛伐克柯希策2013歐洲文化之都官網刊載:「來自臺灣國光劇團,驚嘆歐洲文化之都藝術節!」


    推動藝術教育:為了落實傳統戲曲文化在台灣生根與發展,國光戮力於校園學子與偏鄉耕耘,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欣賞趣味,編創活潑多元藝術教育節目,透過「藝術直達列車」來團看戲、送戲上門,普及藝文創意發想。台東都蘭國小校長林華貴表示:「國光劇團竭盡心力,帶來精緻戲劇文化,從都會延伸到偏鄉,縮短城鄉藝文差距,帶給台東都蘭國小的孩子們欣喜歡樂。」值得一提的是,藝術教育示範講座更能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享有文化盛名的巴黎音樂城,特邀國光提供低年齡層學子入門欣賞的專場教育節目,藉以符合「音樂城」教育宗旨。署名尤塞夫的小學老師感謝函寫到:「由衷感激《美猴王》音樂劇高水準研習課程,你們展現高品質演出,讓人完全入戲,我們簡直是心醉神迷,同學們還不想離開劇院呢!」。


    綜上,國光劇團藝術創作與營運管理,顯現深層的文化意涵。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表示:上個世紀末以來,台灣政治文化生態急遽改變。本土意識呼聲中,曾經被奉為「國劇」的京劇,有了必也正名乎的尷尬。北藝大校長朱宗慶認為:國光劇團一路走來委實不易,當團隊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必當有果敢決絕的大刀破釜,國光劇團秉持傳承傳統文化資產的堅定使命,引進新的管理制度,嚴謹製作戲劇,以創新能力激化經典戲曲,奮力在逆勢求生,不斷地推出令人讚賞的傳統和新編京劇,穩固了京劇在台灣的基礎,也開創了新京劇的藝術成就。


    前述經營傳統戲曲團隊,近乎披荊斬棘的艱苦歷程。堅持不懈於國光劇團營運理念,長期投入工作持久奉獻的幕後推手,即為現任團長鍾寶善。始於1994年國光籌備,鍾寶善即參與劇團準備工作,負責國光成立的龐雜事項;甄選三軍劇隊團員,重組劇團組織架構,研擬演藝管理機制,陳報完備行政規程。設置國立國光劇團被民生報評論列為重大文化事件:「接續京劇命脈、三軍劇隊裁撤,圓滿結局。」嗣後鍾先生擔任劇團製作組組長,引進現代劇場管理制度,推動專業演藝製作。2001年轉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演出組組長、並襄理國家交響樂團(NSO)團務。2002年重返國光擔任副團長,2012年接任團長。審視國光劇團發展歷程,經由鍾先生的領導理念與營運管理構思,深化劇團目標;維護傳統、銜接當代、激勵創新、國際交流、藝術教育、拓展觀眾。


    鍾寶善先生長期投入劇場工作,歷經「雲門舞集」、「紐約駐外」、「兩廳院」、「NSO與北市交」等豐碩經驗,並且不間斷虔心進修,將學習所得投注在傳統戲曲國光劇團的經營管理。秉持傳統為根基,拓展國際視野,銜接當代文化脈動。藉由西方觀點的多元創新,揉合台灣特有的傳統基因,轉化成為迎向未來的重要養分,有助台灣當代傳統文化邁向嶄新方向與格局。    



考察研究計劃

文化政策、文創產業與劇團管理;傳統京劇團隊的機遇與挑戰

文化部二周年成果專輯「溫潤—是台灣最珍貴的品質」指出:「傳統藝術在台灣是當代藝術」。「國光劇團小劇場大夢想進行藝術基因的傳遞與推廣」。頁下引用日本作家池田大作所說:「人能給未來做的最可貴得工作是培養後代、留下人才,讓他們再創一個時代」。

文化發展代代相傳,當代文化藝術縮影,具體反映社會價值。傳統京劇在臺灣,經歷民主化劇烈衝擊,始於威權「由上而下」的「文化選擇」,呼應當年政治正確,轉而面對本土化「由下而上」嚴峻測試「藝術品味」的時代挑戰。時值社會急速變遷,傳統京劇團隊究應如何面對改革,呼應最好時代與最壞時代的兩難情境,屬於本案考察訪問的主要構想。究應如何保存傳統京劇美學?善用京劇藝術基因?傳遞給予下一個世代,建構台灣嶄新劇藝美學?儼然成為文化政策與文創產業的重要課題。

臺灣處在舊有制度迅速解體,新架構緩慢還沒來得及塑造成型的尷尬階段。儘管「改變革新」急切催促,衍生社會亂象。然而「漸進往例」符合穩定發展的鐵律。譬若文化發展,有人說文明躍升文化進展,猶如毫不間斷的回憶與想像光譜。回憶就是傳統,想像激勵創新。恰好映照國光劇團方向,「維護傳統經典、銜接當代創意、探索未來創新。」京劇融合戲曲百家之長,在歷史中流轉薈萃,來到台灣超過百年。傳統京劇一路走來,穿越朝代更迭,走過大江大海,看盡政治人物上台下台,京劇猶能歷久彌新。

龍應台部長認為:「文化政策具體而微,顯現在公民社會的養成。」回顧台灣經過一甲子努力,政府與私營企業之外的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逐步拓展有助國民素養的提昇。近年來,社會企業理念獲得許多民眾認同。隨著兩岸開放,陸客來台人數激增。海峽對岸的「台灣經驗」無疑也是我們自我審視的指標。《新週刊》指出,我們過往所瞭解的中國,只是一半,另一半在台灣,這一半雖小卻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他們的「愛」是有心的,他們的「親」是相見的,他們的「義」中是有我的,他們的「廟」是經常朝拜的。台灣社會呈現高度人文素養,觸發來台陸客欽羨。台灣被陸客譽為保存中華文化的典範,加上濃厚的人情味,經由外人傳布的台灣經驗有如燈塔效應,吸引同文同種的香港住民,絡繹於途爭相前來台灣旅遊自由行。再者,前個月國光上海大劇院「伶人三部曲」後續效應持續發酵,轉錄微博@南城子民心聲:「臺灣國光劇團“伶人三部曲”(《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上海獻演落幕。圈內圈外,評論呈兩極分化。儘管從演員班底來看,大陸看臺灣,無疑是富農看貧農。但人家有那麼多國劇新編,也比照出大陸本土創作的蒼白。而能夠把觀眾請到劇場,並且收穫如許點贊,已經足以讓大陸梨園好好反省。」摘錄微博@元味的非物志慨歎:「國光劇團【百年戲樓】/20140418/上海大劇院。魑魅魍魎的中國當代舞臺劇叢林中那一抹溫暖的光亮。」諸多海峽對岸的肯定,激勵台灣京劇發展視角,從地理邊陲與資源末梢,藉由文學化、現代化與堅持劇藝品質,足以逆轉兩岸文化核心,從而推升台灣文化領導力。

個人倖獲獎助,參加香港大學結合英國(Clore Leadership)舉辦「文化領航」學程,倡導「無私利他、真誠分享」的人文情懷啟發,受益良多深感認同。「文化領航」反映香港遭逢劇烈變遷,港人省思政治變遷、經濟發展有賴文化領航。1997港英政府回歸大陸,也是英國「文化產業」政策躍上檯面的同時,香港政府決定投入高額資金,填海造陸規劃「西九文化區」,具體落實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為因應「西九」硬體興建完成,將擁有多達18所劇場廳院,因此著眼演藝軟體營運人才之培育,借鑑英國經驗,結合香港大學與社會力量,推動「文化領航」學程。

比諸先進國家,台灣推動藝文進展的時間不長,俗諺「文化是第三代的事業」。研究指出;演藝本質「收支斷層」,難敵市場競爭,有賴政府浥注。劇場演藝「公共財」內涵,符合「非營利事業」本質,得以催生「使命導向社會企業」。英國學者查爾斯韓第暢銷書「大象與跳蚤」、「新慈善主義」倡導社會趨勢仰仗文化領航,群體素養有賴個人無私奉獻。台灣「紙風車劇團319鄉鎮孩子的第一哩路」、「雲門舞集」長期投注藝術創作,卓越藝術標示文化品牌。雲門和紙風車的社會認同,有助營造「無私利他真誠分享」的公民社會真諦。

文化影響無遠弗屆,西方文藝復興成就歐洲文明。反之文化逆流,衍生文化浩劫,導致人類災難。回顧廿世紀希特勒鼓吹日爾曼文化驕傲,史大林箝制文化思想,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足可當作文化狂飆的負面示範。時至廿世紀末的後冷戰時期,全球政治對立趨緩,自由貿易經濟議題成為國際關注焦點。1997英國首先祭出「文化產業」國家政策。台灣順應世界潮流,2010年公佈實施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開宗明義:「政府應加強文化保存與提升國民素養」。足以反應國光劇團之營運發展,顯然攸關文化保存。巧合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2010年將京劇列為「人類共同非物質遺產」。京劇無疑位居「無形資產文化保存」的要項。臺灣面臨文化發展重要時代;文化部成立屆滿兩年,標舉國際水準演藝建設從南而北即將落成,高雄衛武營演藝中心、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北演藝中心。值此契機,究應如何建構台灣表演藝術更好的發展空間,有賴全民在觀念、機制方面討論、釐清,藉以累積沉澱進而落實執行。

綜上發想,期能針對「文化政策、文創產業與劇團管理」,前往「英國Clore Leadership」、「上海社科院文化發展研究」以及「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考察學習。

個人有幸從事表演藝術30年;純屬偶然,肇因社會變遷;藝文政策領航。

俗謂;「文化是第三代的事業」,觀察臺灣藝文進程,回顧個人經歷,誠然如此。

父親原任國民黨低階軍官,1949與母親倉皇逃來台灣。1958我生於嘉義縣水上鄉,是為所謂「外省第二代」。我的兒子,如願成為藝文系所新鮮人。個人小我縮影;似足以呼應台灣藝文三代發展進程。

下列表示,略顯個人學習與工作歷程,相對應於社會進展,心中滿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