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一〇六年度得獎人

陳淑慧女士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總所總經理
學歷政治大學社會系
政治大學民族學及華僑研究所
經歷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站主任
僑務委員會駐奧克蘭及多倫多辦事處僑務秘書、副主任
台東縣政府縣長室處長、參議
臺鐵貨運服務總所總經理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

淡水滬尾藝文園區總經理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退休
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


現職台北市政府參事
著作台灣軌道經濟與觀光



重大事蹟貢獻

.    是個夢想者與實踐者,腦袋中總有源源不絕的點子,最重要的是,她都有辦法讓這些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一一實現。
很多人說她是「非典型公務員」。她永遠保持熱情笑臉、全心投入,在她的臉上看不到沮喪,永遠都充滿著活力;她在各種工作領域皆能很早進入狀況,很難想像她大學所學與職場工作內容幾乎完全無關,但她仍然能揮灑自如,如魚得水;在她身上,看到各種可能及不設限;不管在那一個職務,都能看到她的熱情與投入,而且都有令人驚豔的表現。

截至目前為止,開放報名就秒殺的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即在她手下催生;翻轉台東的熱氣球也是她突破重圍的傑作,目前仍然是台灣最夯的觀光活動,她並被稱為「熱氣球之母」;來到台鐵不到2年,也看到她的投入與創意,領導一個需要負責「開源」賺錢的財務狀況不佳的資深單位,帶領團隊打造「台鐵3.0 軌道新經濟」,也運用她的溝通長才,結合業者打團體戰,共同打造旅客、業者及台鐵三贏的新軌道商業模式,短短期間業績正比例成長,期待她更能揮灑並創佳績。  


.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期間:

1. 1995 完成太魯閣國家公園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及綠水合流遊憩區細部計畫。

2. 1999 推動合歡山雪季及四季主題專車,提供高品質遊憩體驗&訂定合歡山雪季管制計畫,解決數十年3縣境冬季交通亂象、確保遊客安全及權益。

3. 2000太魯閣峽谷馬拉松主辦,為國內唯一平日舉辦之馬拉松活動。

4. 2001 推動太魯閣國家公園春節遊園專車,為當時旅遊高峰期唯一假日不塞車的風景區(由原本各界不看好並給予壓力下下,以專業分析說服各界,溝通再溝通),本措施一直施行迄今。

5. 主辦指揮瑞士青年受困山區七天、台灣藝術學院學生吳美瑤受傷九天、中研院梁皆得、日籍平良勉等67件134人次山難事件之救援工作,並在2000年碧利斯風災長庚醫師陳怡傑案救援;辦理期間除獲當時行政院張院長口頭獎勵並獲家屬於媒體親自致謝及同意捐500萬元興建山屋乙棟以嘉惠山友。

6. 因應預算不足困境,自1996年推動商家、企業、居民認養制度以利各項業務賡續進行(以企業化的成本觀念,看待公家企業,把錢花在刀口上,事在人為,縱使無經費,亦會有許多方法可達成)。

7. 解決國家公園區內垃圾處理問題,推動廚餘轉化有機肥及資源回收制度。

8. 規劃推動太魯閣國家公園步道分級制度,冀提供國人多樣化且健康之旅遊(國家公園有其基本的目的,主張透過教育宣導及開放的方式,可帶領更多人共同投入愛護山林、保護山林的工作)。

9. 完成太魯閣國家公園公共設施管理計畫;完成合歡山四季遊程規劃、合歡山雪季管制及疏導計畫、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園專車實施計畫之擬定及推動,頗獲好評。

10. 負責解說員之甄試、訓練並創建高山義務巡查員制度,以求借力使力,提昇高山環境服務品質。

11. 主辦80年花蓮縣龍舟比賽,獲各界讚許,記大功乙次,成為管理處唯一獲記大功之職員。   


.    僑委會及駐外期間:

1. 2003 完成僑委會華文教材數位化建置,提供全球華文教師之華文網路教材。
2. 駐紐期間,與駐處及僑領推動台灣成為WHA觀察員及免簽,2006年達標。
3. 駐紐期間,與僑胞推動扯鈴進入主流學校,以文化軟實力爭取國際友人認同。
4. 駐紐期間,推動台灣文化日活動。  


.    台東縣政府期間:

1. 以國際標準發展熱氣球產業,培訓國籍飛行員擁有美、台雙執照;購置國際第一、二大廠所製之熱氣球,同時符合美國FAA及歐洲IASA審驗標準,讓台灣熱氣球能夠突破國際政治侷限,與國際接軌,開創亞洲國家合法自由常態商業飛行先河,4年內受邀澳、越、馬、菲、加、荷、比、西、泰、紐等四大洲參與國際熱氣球活動,超越馬、日、菲、泰、韓、越、中成為亞洲熱氣球發展先鋒,成為唯一可受邀非亞洲國際熱氣球節(均遵循歐美國際審驗標準)的亞洲國家,成功行銷台東及台灣品牌;讓台灣國旗飄揚在異國,以軟實力開拓第二軌道外交。

2. 創造台東57億元觀光產值,造成台灣的熱氣球風潮,成為各縣市(含直轄市)競相模仿之觀光活動,開創台灣空域休閒活動的歷史新頁;該活動獲2012台灣活動卓越獎,網路票選為2012最熱門旅遊活動,天下雜誌2012金牌服務大賞節慶活動之第2名等;2013年台灣熱氣球嘉年華被英國網站評選為世界十大國際熱氣球節,也讓台灣熱氣球之合法合規之人才及載具(熱氣球)從無到有,真正達到活動、產業之跨域整合;進而建置全國唯一之熱氣球飛行學校,成為由政府創建、民間產業接手之首例,改變民間對政府"政府走在民間後面"之印象,翻轉台東經濟及知名度,台東在旅宿設施大幅成長下,住宿率從2009年32.6%(全國第17名)在2013年提高到63.3%(全國第3名),營業額成長266億、民間存款大幅增加、也讓台東失業率低於全國。

3. 4年來共吸引284萬人次造訪台東,觀光產值57億元;年旅客人次成長200萬人、旅宿設施大幅成長下住宿率仍由98年32.6%(全國第17名)於102提高到63.3%(全國第3名),以熱氣球、衝浪、國際型運動賽事帶動台東相關產業成長、帶動營業額成長266億、人民存款大幅增加、國內外電子及平面媒宣主動報導則數達560則,廣宣效益為8,300萬元。

4. 辦理台灣國際衝浪公開賽,以國際賽事行銷台東海岸景觀及水域活動,讓熱氣球及國際衝浪雙雙獲選為2013觀光年曆。

5. 獲選為2012年100MVP經理人之10大SMVP,為唯一入選之公務員。

6. 指導同仁不假手廠商、自行提案爭取中央競爭型計畫補助經費(交通部觀光局國際魅力據點競爭型計畫獲得3億元補助、文化部國際級地標計畫獲得6500萬元補助、國貿局補助地方會展產業提案爭取900萬元補助),其中文化部國際級地標環境藝術創作計畫全國第1名,為唯一入選縣市;國際魅力據點以保留最美台東心臟,打造台東鐵花新商圈,結合彩繪熱氣球,成功打造成為台東市區觀光新亮點,讓台東”好山、好友、好好玩”,讓台東觀光軟硬體兼具,落實永續觀光及帶動地方經濟之目標;成功打造鐵花成為國際觀光魅力新據點,帶動台東市中心周邊經濟發展、提昇中央及地方歲收。

7. 2010年連續5年爭取台灣好行公車行駛縱谷及海岸線,並自2014爭取中央支持普悠瑪市區公車,結合中央電氣化普悠瑪火車,終止台東數十年來無市區公車之窘,並結合多元運具,改善台東數十年大眾運輸交通不便之情況。   


.    台鐵期間:

1. 推動第三次附業轉型-打造「行造記憶 軌道新經濟」。
2. 推動科技北車-「Next 台北車站-雲端智慧媒體」。
3. 推動台北車站、新左營、南港「跟著時鐘去旅行」,打造新的旅行記憶。
4. 推動「人文、科技、明亮、節能」之現代化停車場。
5. 推動東台灣自行車補給站升級服務-租自行車、汽車、機場等一站化服務。    


.    獲獎事蹟:

1998年內政部營建署公務績優人員
1999&2000年 花蓮優良觀光從業人員(花蓮首位獲民間主動頒獎之公務員)
1999 年內政模範公務人員。
2012年百大經理人之前十大SuperMVP(非報名,由編輯群主動提名)
2013年台東縣政府&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
2015年考試院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

其他:

2013.1親子天下專輯之「50個追尋意義的人生旅程-生涯探索的故事」之一。
2016.2 天下雜誌專輯「逆境中的鬥魂-6個在逆境中燃燒鬥魂」中之「不怕事的公務員 用熱氣球翻轉台東」。    



考察研究計劃

.    

台灣鐵道之附屬事業經營策略及組織模式

台鐵自2012年開始與世界鐵道公司進行國際交流,這幾年陸續與日本 18家鐵道公司締結姐妹關係、與瑞士馬特洪峰鐵道公司也有兄弟之誼;並與DB德鐵、英國鐵道也有進一步的交流,初始之合作以技術、運輸服務交流為主,近期與日本鐵道的交流更進一步擴及到關聯事業(附業)的合作交流。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世界各國鐵(軌)道之發展,已由純交通運輸發展至多角化經營、由國公有轉化成民間或公司化經營;服務人口也由交通轉乘、進而結合鐵道發展出具環保又兼多元特色的鐵道旅遊,火車不只是「很多節」或速度挑戰,火車的內外裝、火車路線規劃也有更多結合觀光元素之規劃,並冀以服務及創意賺取觀光財。再則,在組織分工及經營觀念也因成本、永續在各國也面對不同且多次的組織轉型。


台灣軌道運輸之發展首起台鐵、目前尚有高鐵、捷運,輕軌等多種軌道運具,擔負不同距離之運輸及當地經濟振興之任務,各種軌道建設初始之規劃大抵以交通運輸為主,尤其歴史悠久的台鐵車站之規劃即如是,地理位置幾乎是各縣市之經濟核心,但在場站空間、動線規劃的主、輔關係,與日本之多角化經營觀念有極大的不同思維,其呈現的結果及效益自有諸多不同;近期的高鐵及捷運建設思維較接近日本,所以場站興建之商業空間及土地使用之彈性都比老大哥"台鐵"更有發展優勢,但一般人因不理解台鐵的土地限制,對於台鐵之附業發展總感覺匪夷所思,再加上地方政府對台鐵土地之常有"吃豆腐"之舉動,也讓台鐵的財務計畫常常"計畫趕不上變化"而左支右絀。


然而,說軌道發展為公共運輸之母並不為過、它的運能及環保節能之效能均大於大客車及自小客車,然其建設成本較高也是事實;在日本,把鐵道發展發揮至極致、為擔負公共運輸之責任、各鐵道公司絞盡腦汁在關聯事業(附業)發展上,多角化經營之關聯事業收入甚至高於主業運輸收入;歐洲軌道場站開發與日本稍有不同,瑞士火車把行車路線及車廂設計發揮至極致,各種不同型態的火車巧妙的運用在不同路線上、觀光型火車發展更是國際之趨;反觀英德之軌道發展,則有著像老大哥般的穩健及傳統,以上皆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皆因地制宜的發展出各自不同的軌道建設及面對永續,也發展出不同的軌道經濟。


台灣鐵道發展已經130年,面對政府對事業單位財務自主之要求,台鐵之資產遠大於負債,但在財務及組織自主上卻面臨極大的困境,如何化歷史為優勢、浴火重生,找出最適合的附屬事業經營策略及組織模式,發展出成功的事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