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一〇七年度得獎人

羅達生先生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學歷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班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處長
經濟部工業局電子資訊組組長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第三組專門委員、組長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現職高雄市副市長
著作人工智慧與產業創新



重大事蹟貢獻

.    一、推動產業科技前瞻創新研發,引領下世代新興產業
(一)推動5G國家隊,預計2020年展示與世界同步之臺灣5G預商用網路:預期可帶動國內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數位經濟發展動能,促使我國擺脫代工模式,投入應用與系統的發展,從技術追隨者,擠身國際領先群。
(二)打造100%自主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及公版物聯網服務平臺,加速中小企業踏入產業智機化第一步:為國內產業打造優質平價的數位化國產設備、自主化公版物聯網服務平臺及應用服務模組試煉場域,解決中小企業對於智慧製造效益無法評估及導入成本過高問題,促進臺灣產業邁入工業4.0。
(三)推動無人載具(車、機、船)方案,建構產業創新發展動能:
1.政策面:完成行政院交辦之無人載具推動規劃,從產業推動、技術研發、環境布建、法規調適等4個構面進行跨部會之推動,透過整合產學研能量,促使臺灣成為全球無人載具系統及次系統關鍵產業鏈及技術輸出國。
2.法規面:完成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已送立法院列為優先法案審議),打造完善且安全之創新實驗環境。
3.研發面:整合產學研能量,已建立無人車、無人船及無人機之旗艦隊,補足產業鏈缺口,並推動自駕公車、物流運輸、警政巡檢等民眾有感的創新應用,掌握整體解決方案並輸出國際。
4.國合面:協同NVIDIA進行相關技術之開發,並引進日商日野汽車合作自駕車,將促成投資新臺幣(以下同)15億元,帶動產值50億元。
(四)推動「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打造國際級綠色創新新材循環生態鏈的研發基地:串聯產學研能量,已規劃於原中油高雄煉油廠,建構國際級創新材料暨循環經濟產業技術之前瞻研究及驗證場域之專業研發服務區,推動高雄成為國際循環經濟研發聚落。
(五)發展人工智慧關鍵技術,促進臺灣成為全球AI創新研發基地:配合行政院科技會報,研擬AI領航推動主軸,統籌產業AI化、AI產業化及AI晶片自主化:
1.產業化AI:以臺灣具優勢之製造、醫療、中文文字問答對話等領域,讓臺灣能在AI應用於特定產業領域上,居全球第一的優勢地位。
2.AI產業化:研發國產自主訓練推理系統軟體及高效運算設備,建立核心技術。
3.AI晶片自主化:發展深度學習模型推理晶片,帶動AI晶片設計服務產業。
(六)打造臺灣為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近二(106~107.7)年推動Merck、Janssen之國際合作,投入新藥及醫療器材關鍵技術開發,完成專利申請113件,專利獲得71件,技轉收入7,750萬元,並推動業界研發之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共65件,促成投資達18.5億元,衍生產值13.4億元。    

.    二、精進科技專案機制,提升績效以厚植產業創新能量
(一)規劃本部推動法人革新相關措施:建立本部財團法人「全面實施主管任期制」,配合本部人事處完成轄管39個法人主管考核制並報部備查。
(二)推動法人創新研發:近三(104~106)年成果均較過去三年成長,其中共計累積3,490件專利應用案及3,340件技術移轉服務案,進而創造研發成果收入約39.89億元。科技專案之委託案及工業服務件數共計7,876件,服務6,070家廠商,進而創造約64.43億元之收入。促成8,856件投資案,引導8,551家廠商進行投資,整體投資金額約1,645億元,平均每投入1元科專經費可帶動之投資效果由104年的3.7倍提升至106年的4.35倍。
(三)推動企業創新研發:106年開始累計共補助314家廠商執行157件計畫,以投入前瞻技術研發、整合型技術研發或設立研發中心進行環境建構等工作,並促成26個研發聯盟,帶動企業研發投資達182億元。
(四)推動產學研合作: 104年開始累計促成38所大學與133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同合作申請計畫,並成功推動21所大學與50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同進行技術商品化、事業化布局,促成業界直接投資3.56億元以上。

(一)規劃本部推動法人革新相關措施:建立本部財團法人「全面實施主管任期制」,配合本部人事處完成轄管39個法人主管考核制並報部備查。
(二)推動法人創新研發:近三(104~106)年成果均較過去三年成長,其中共計累積3,490件專利應用案及3,340件技術移轉服務案,進而創造研發成果收入約39.89億元。科技專案之委託案及工業服務件數共計7,876件,服務6,070家廠商,進而創造約64.43億元之收入。促成8,856件投資案,引導8,551家廠商進行投資,整體投資金額約1,645億元,平均每投入1元科專經費可帶動之投資效果由104年的3.7倍提升至106年的4.35倍。
(三)推動企業創新研發:106年開始累計共補助314家廠商執行157件計畫,以投入前瞻技術研發、整合型技術研發或設立研發中心進行環境建構等工作,並促成26個研發聯盟,帶動企業研發投資達182億元。
(四)推動產學研合作: 104年開始累計促成38所大學與133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同合作申請計畫,並成功推動21所大學與50家企業及研究機構共同進行技術商品化、事業化布局,促成業界直接投資3.56億元以上。    

.    三、串接區域產學研能量,建構產業創新廊道
(一)強化本部創新走廊據點之在地服務能量:以本部中創園區、苗創中心、嘉創中心、南創園區、東產中心、東部深層海水中心等在地窗口,以在地領頭、前店後研的跨法人新服務模式,連結各個法人,協助地方產業尋找合作夥伴,共促成在地投資12.85億元、衍生產值41.87億元。
(二)協助傳統產業創新研發:於「經濟部傳統產業創新加值中心」建置雲端服務加值平台,縮短開發時程及成本30%以上,整合292家廠商參與推動成立9項傳統產業之聚落研發聯盟,促成業者投資6.48億元,增加產值15.86億元。
(三)推動南部關鍵產業科技發展:促成廠商導入雷射達156家(北中南各占比為34%、22%、44%),形塑雷射光谷,另結合產學研開發車用渦輪增壓器,解決關鍵材料進口依賴,邁向國產自主跨足國際市場。

1.政策面:完成行政院交辦之無人載具推動規劃,從產業推動、技術研發、環境布建、法規調適等4個構面進行跨部會之推動,透過整合產學研能量,促使臺灣成為全球無人載具系統及次系統關鍵產業鏈及技術輸出國。
2.法規面:完成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已送立法院列為優先法案審議),打造完善且安全之創新實驗環境。
3.研發面:整合產學研能量,已建立無人車、無人船及無人機之旗艦隊,補足產業鏈缺口,並推動自駕公車、物流運輸、警政巡檢等民眾有感的創新應用,掌握整體解決方案並輸出國際。
4.國合面:協同NVIDIA進行相關技術之開發,並引進日商日野汽車合作自駕車,將促成投資新臺幣(以下同)15億元,帶動產值50億元。    

.    四、提升臺灣全球創新研發合作格局與多元性
(一)建構符合國際通訊標準:積極參與國際5G標準組織3GPP,5G行動通訊技術累計提案84件,其中21件為3GPP大會接受收錄。並參與歐盟H2020 5G國際合作研發計畫,推動7項提案,獲歐盟通過2項。
(二)簽署「臺西雙邊創新研發合作備忘錄」、「臺德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聯合宣言」:建立雙邊國際創新合作平臺2案、參與歐盟創新研發計畫4案、雙邊產研創新合作12案、新興區域產業科技合作2案,及外商在臺研發投資5億2,322萬元。
(三)推動國際大廠在臺設立研發中心:
促進國際企業來臺與我國業者建立研發合作夥伴關係,積極推動國際大廠在臺設立研發中心,吸引之知名國際大廠研發項目,包括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引進先進微影曝光機光罩傳輸模組、微軟(Microsoft)在臺設立AI研發中心及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引進顯示器設備先進系統等,106年至107年在臺投資金額合計80億元。    



考察研究計劃

壹、考察主題:人工智慧與產業創新


貳、計畫緣起: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018年7月10日宣布,將再次動用301條款,針對中國高達2,0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10%的關稅,以回應中國大陸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報復行為,全球股市應聲下跌。中美雙方從言語威脅到出手課徵關稅,頗有愈演愈烈之勢,短期內恐難落幕。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臺灣的全球價值鏈參與度指數(Participation Rate)高達67.6%,且「向後參與」指數遠高於「向前參與」指數,表示出口產品中,國外元件所占比重較高。我國製造業實力不差,經濟重心以出口為主,而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並承接來自美國大廠的訂單,在此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供應鏈緊密相連,臺灣產業很難置身於事外。
於此各國貿易障礙提高的關鍵時刻,國際企業為求生存,重組供應鏈的聲浪持續高漲,將工廠移往市場的短鏈革命風潮,正逐漸翻轉全球製造業,為確保臺灣產業與國際價值鏈的緊密關係,加速產業創新與轉型至關重要。
儘管中美貿易戰煙硝瀰漫,全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仍飛速躍進,人工智慧隨著網路普及、物聯網裝置興起、大量數據資料取得便容易、運算速度與演算法進展等因素,成就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第三次發展熱潮的沃土。自從2016年3月Google Alpha Go在圍棋界大放異彩後,AI從科幻題材搖身一變成為熱門的尖端科技,快速地在生活的各個面向普及,並帶來全新商機。根據市調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214.6億美元,至2025年可望達到1,900.6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37%,在可預見的未來,AI將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於此同時,世界各國政府也將未來科研方向焦點,從大數據、物聯網,轉向AI。其中最積極的國家便是美國,美國在2016年第4季接連發表了2份白宮AI白皮書,提出AI對經濟的影響,並認為AI已經開始改變美國的就業市場、工作及所需的技能,「如何應用AI驅動自動化生產潮流」將是一大挑戰,同時也擘劃AI產業的發展策略。法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也紛紛發表自身的AI計畫,培育AI的頂尖技術人才,擴大國家級AI研究中心的投資,扶持AI新創企業。
亞洲國家也不落美國之後,中國大陸發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AI發展戰略目標,追趕先進國AI技術,建立全球價值鏈,並希望在軍事、政府、醫藥、農業的應用技術,打造出一個價值1,500億美元的產業。日本則是希望發展不需要大量數據的基本AI技術,將AI技術往產業化應用的角度推進,以維繫日本產業的生產力。韓國則是將AI選為未來九大國家戰略項目之一,建立國家級AI中心,並以國防、治安、高齡照護等公領域之應用。新加坡則是提出「AI.SG計畫」,解決社會與產業課題,促進企業在AI的創新與應用,提高生產力、創造新產品,並促使AI技術的商業化。
綜上所述,「產業創新」及「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是我國未來重要的經濟成長動力。值此產業面對全球貿易壁壘逐漸提高的嚴峻環境,全球價值鏈重組、美國高喊讓製造業回流、政府力促新南向布局的關鍵選擇之際,掌握「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有助於我國產業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引領科技研發創新、突破產業技術瓶頸,提升國家競爭力」為個人在本部技術處服務的任務與使命,希冀能藉此考察之機會,至美國、日本兩國拜會產政學研相關單位進行深度交流,針對各國在產業創新與AI發展的推動機制、技術研發方向、產業化與應用情形能有更深的理解,並將考察所獲之心得與見聞,反饋於日後的科技研發規劃工作當中,更加有效運用科專資源,協助產業掌握AI科技發展的趨勢,帶動產業的轉型與創新。

参、計畫目的:
一、瞭解各國AI產業技術布局與推動政策之差異與特殊性。
二、掌握國際AI學研機構對技術研發方向的預判與技術布局方向。
三、研析國際AI相關業者發展現況、技術瓶頸與應用實績。
四、建立國際專家人際網絡關係,找尋國際合作研究創新契機。

肆、考察重點:
本次考察計畫主要重點如下:
一、 政府部門:瞭解公部門在投注產業創新所需的科研發展時的策略性思惟,學習跨領域、多元應用、軟硬整合的新興技術研發時,可能發生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二、 產業界:考察各類型AI業者當前的技術成果,研析我國產業可進一步創新研發的利基點,並與受訪企業研討當前的技術挑戰,以及商業化過程中所遭遇到的障礙,用以反思我國業界科專的研發成果,如何跨越創新的死亡之谷,以收產業創新之效。
三、 學術界與研究單位:瞭解知名大學專業研究中心於AI主題上的突破與進展,藉此反思科專研發主題之中長期發展方向,以及技術介接的可能性。
四、 高峰會與會展:可快速總覽全球各地先進的業者最新的產品、技術與服務內容,瞭解AI在各產業與生活場域中的情形。

伍、考察對象:
由於目前技術處業務繁重,爰擬分兩梯次進行日本、美國兩國之參訪,以降低對當前業務的影響。茲分述預計考察對象如下:
一、日本:
(一)政府部門:預計參訪(1)內閣府總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CSTI);(2)人工智能技術戰略會議。前者統籌跨部會研發資源,協調並審議研究主題,後者規劃與研擬AI研發目標,策劃產業發展藍圖。可瞭解在日本推動以IoT、Big Data、AI技術實現「超智慧社會」(Society 5.0)的前提下,如何進行跨部會研發主題的審議,並據以規劃出哪些AI的重點發展技術及應用。
(二)產業界:預計前往(1)富士通(Fujitsu)、(2)日立製作所(Hitachi)、(3)恩益禧(NEC)、(4)電裝(DENSO)、(5)豐田(Toyota)、(6)發那科(Fanuc)、(7)NTT、(8)小松製作所(Komatsu)、(9)Panasonic、(10)Sony…等業者進行考察,瞭解各家業者技術發展現況,瞭解在實際場域中運用的情形,以及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三)學術界:預計將拜會(1)日本人工智能學會(JAIS),成立已逾30年,在日本政府AI相關技術審議會與政策研議會議擔任要角;(2)日本機器人學會(RSJ),曾彙編機器人技術藍圖,掌握學研單位的技術研發動態,研討臺日技術研發合作的可能性。
(四)研究單位:預計將拜會(1)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人工智慧研究中心(AIRC);(2)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先進智慧研究中心(AIP);(3)情報通訊研究機構(NICT)的腦情報通訊融合研究中心(CiNet)、通用溝通研究所(UCRI)等單位,為日本國立的研發機構,主責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可瞭解機器人、自然語言、多語翻譯…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成果。
(五)觀展:2019年日本AI人工智慧應用展 (AI EXPO 2019),預定於2019年4月3日至5日在東京Big Sight 南館,舉辦「日本AI人工智慧應用展(AI EXPO 2019)」,將展示全球最新的AI科技,包括:電腦視覺、圖像識別、聲紋辨識、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辨識、類神經網路、專家系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智慧代理人…等,吸引來自金融、醫療、製造、運輸零售等產業製造商、零售商及經銷商。2018年吸引4.6萬人入場觀展,1.4萬人次聆聽研討會。

二、美國:
(一)產業界:如約訪順利,擬預計考察:(1)Google、(2)Apple、(3)Facebook、(4)Amazon、(5)Intel、(6)Microsoft、(7)IBM、(8)GE、(9)NVIDIA…等企業。瞭解各家業者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布局方向,多方面的探討與臺灣產學研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二)學術界:預計考察(1)柏克萊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BAIR Lab):研究領域包括電腦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2)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1960年代率先開發出會下西洋棋的電腦,1970年代率先發展出人工智慧語言,近期的研究重心則是在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巨量資料分析以及人機互動方面。
(三)研究機構:預計將拜會SRI International,在電腦、通訊、化學、能源、國防、機器人等有長期研發投入與成果,iphone語音助理Siri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四)高峰會:預計將參加「2019 AI Summit San Francisco」,在高峰會上預計將可瞭解 AI 的最新技術與趨勢,並可聆聽到全球知名企業優秀主管分享他們的AI經驗,企業內部如何導入與運用AI ,在業務面、技術面的經驗分享。2018年舉辦時間為9月13日至22日,2019年活動時間尚未公布。

陸、預期效益:
本次考察之預期效益將包括:
一、藉此次考察訪問機會,擷取國際規劃與推動人工智慧的經驗與方向,用以借鏡與思考未來科專研發布局的方向。
二、實地考察並拜會當地的產學研單位,瞭解各代表性業者技術發展現況、推廣應用情形,以及挑戰中的技術瓶頸,探討臺灣產學研發單位與其合作的可能性,並進而協助產、學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與國際企業與科研單位建立穩固的人際網絡,尋求國際合作研究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