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務人員得獎人

一一一年度得獎人

邱求慧先生

得獎人學經歷

得獎時職務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學歷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博士
經歷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現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
著作待考察後交報告



重大事蹟貢獻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在公務上能力卓越、有傑出表現,茲敘述其110~111年重要貢獻如下:

一、跨域協調新機制,推動學研合作孕育新興產業

    (一)111.1.25發布「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增訂新創專章,是政府科研法規第一個為新創量身訂做,解決過去科研衍生公司無適合法規可依循,致常有違法疑慮發生;亦增加新創誘因,鼓勵法人從事更前瞻的技術研發,創造新興產業。111年法人新創預計募資達10億以上。

    (二)簡化「科專研究機構管理制度評鑑」,減少一半以上行政程序;另調整績效考評方式,刪除「成立公司數」、「專利獲得數」等投入型指標,改為「公司募資額」、「專利技轉數」等成效指標,鼓勵法人挑戰高難度、高風險的技術,不要因為怕失敗而研發一定會成功的題目。

    (三)110年推動學研計畫、價創2.0計畫及TREE計畫,鼓勵學校與研究機構合作,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及衍生新創事業,協助新創團隊國際資金募集鏈結。111年度預期學研融合新創技術8件,衍生創新服務系統3件;對接矽谷新創輔導機構(Berkeley SkyDeck、500 Startups等),輔導30團隊參與SelectUSA、CES等,促成5家新創成立,成功募資7億。

二、深化國際研發合作,引領產業全球布局

    (一)吸引國際策略夥伴來台研發合作

  1. 在台國際大廠研發中心約30家,近3年研發投資逾1,600億元,破歷史紀錄。其中美光(Micron)、輝達(Nvidia)、高通(Qualcomm)、默克(Merck)、恩智浦(NXP)等10家大廠為「首次」在臺設立大型研發中心,研發金額逾700億元亦創下新高。

  2. 國際大廠來台研發半導體設備、材料、製程、EDA軟體等關鍵技術,帶動國內投資及採購超過新臺幣4,630億元亦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二)搭建多/雙邊官方研發合作平台

  1. 落實臺歐盟多邊合作:110年歐盟官方組織(Eureka)與技術處簽署「Eureka GlobalStars創新研發合作意向書」聚焦循環經濟、化合物半導體合作。其中,英國首次與我對接企業研發合作計畫,英國創新局(Innovate UK)與技術處預計111.10臺英次長會議簽署「臺英創新研發合作備忘錄」。

  2. 深化臺捷雙邊官方研發合作:捷克技術署(TA ČR)提議與我方技術處110年簽署「臺捷創新研發合作備忘錄」。其中,紡織所及湯姆隆公司與捷方VUTS合作輕量化立體織物技術,獲捷方全球夥伴獎及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3. 開創臺斯合作契機:110年與斯洛伐克創新與能源局(SIEA)簽署「臺斯創新科技研究發展合作備忘錄」,促成參與新期程臺歐盟EUREKA計畫。

    (三)創新研發實力屢獲國際大獎肯定

  1.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AI鑑識技術與台灣不實訊息聯防體系」,打造國家級聯防體統,獲全球R&D 100 Awards殊榮兼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樹立標竿技術典範,帶動民間投資。計6項技術獲7項肯定。

  2. 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運用AI人工智慧預測與倉儲決策,搭配穿梭式自動倉儲垂直發展,出倉時間減少6成且提升10倍貨量,已成功應用於自動化物流中心。計10項技術獲肯定。

  3.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Innovation Awards):「RGB-D AI機器人」,全球第1台3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MIT協作型機器人,技術已移轉國內達明機器人及新創公司。計4項技術獲肯定。

三、深化研發技術,帶動產業創新

    (一)打造低碳循環新解方,發展淨零排放技術

  1. 開發易拆解太陽能光電模組,採用創新熱塑性複合封裝膜原料,回收率全球第一,技術移轉三芳化學串聯模組廠,加速國際商規驗證。

  2. 建置中鋼小港廠區碳捕獲及應用示範場域,每年可捕獲二氧化碳15噸、生產甲烷5噸,促成投資1億元以上。

  3. 優化AI製程技術導入石化大廠,製程能耗節省2.96%、減碳績效約千噸;另導入電磊晶製程加快研發速度4.91倍、實驗次數減少82.8%。

    (二)運用防疫科技,安定社會人心

  1. 110.5因應疫情緊急採檢需求,協調運用科研成果建置「正壓採檢亭」,組建僅需1.5小時,一天可採檢300人次,45天生產180座採檢亭於全國各地醫療院所與社區篩檢站。

  2. 協助廠商生產家用COVID-19抗原快篩試劑,開發精準遠端控制「自動化設備與組裝製程技術」,產能從每劑30秒縮短至5秒,以滿足急迫需求。

  3. 建立「Covid-19線上視訊快篩數位認證服務」平台,經由第三方專業訓練人員視訊採檢,協助民眾線上遠距認證;未來擴大應用在機場、港口檢疫,為疫情解封預作準備。

    (三)發展5G核心技術,推動5G應用場域

  1. 聯發科開發第一顆國產5G手機晶片,與全球超過100家營運商合作,手機晶片市佔全球第一,在國際市場上展現產業影響力。

  2. 明泰研發臺灣首款自主5G O-RAN基站與端到端專網解決方案,O-RAN小基站成功打入歐美日市場,及建立40多個應用場域。

  3. 成立全台唯一自主開發5G專網管理軟體的新創公司泰雅科技,吸引國內外投資超過新台幣2億元,搶攻全球專網市場。

    (四) 應用領先全球智慧顯示與面板級技術

  1. 開發領先全球實現低耗能/高解析/高亮度之全彩micro-LED顯示模組,解決室內使用亮度限制;建立micro-LED技術驗證平台,促使錼創、友達等共同投入AR/MR、車載面板及穿戴裝置等應用,促進投資超過4億元。

  2. 研發領先全球自動補償晶片封裝製程技術,確保晶片間線路連接率達100%,驗證時間減少80%,大幅提升高階IC晶片封裝良率;與美商應材合作超高景深無光罩數位曝光與高填孔濺鍍關鍵設備與製程,建構面板級研發先導實驗基地,協助群創光電開發面板級封裝技術,搶占先進封裝30億美元商機。

  3. 開發「我視AI水族箱」,可精準判斷遊客視線及水族生物,在透明顯示螢幕上提供準確率高達98%相關資訊;並應用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創新,協助業者搶攻150億美元產值之全球智慧水族缸市場。

    (五)打造亞灣創新應用場域,建構5G AIoT產業鏈:蔡總統110.2.28宣布「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啟動,行政院110.5.21核定「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推動方案」,期程5年總經費106.63億,整合跨部會推動24個高雄特色場域(如衛武營等)實證應用,招募42家5G AIoT、智慧娛樂等新創團隊及7家加速器進駐。預計促進企業投資80億,帶動衍生產值260億,增加就業逾1,000人。

    (六)推動國產自駕電動巴士,應用無人載具克服艱困環境:

  1. 與日本HINO研發自駕聯結卡車技術,結合20家廠商開發WinBus自主國產自駕電動小型巴士,促成研發投資6.4億元,衍生產值63.5億元;開發全臺首輛「自駕物流車」,以創新服務模式與新竹物流合作,解決長期人力困境。

  2. 研發高穩定、抗干擾、長航時且可抗七級風雨之無人機,即時準確判斷魚探影像及地點,守護漁民安全;與消防署合作,開發高穩定機身控制軟體技術,解決高樓無法及時灌水降溫,守護消防員人身安全。





考察研究計劃

考察訪問計畫書

壹、考察主題:科技新創與半導體產業創新

貳、計畫緣起:

    隨著美中科技戰局發展,全球科技分流態勢日益成形,為強化供應鏈韌性與技術自主,2022年7月19日美國通過520億美元晶片法案,促進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發展,藉由與盟友合作互補產業缺口,強化供應鏈彈性,加速半導體生產與研究;除此之外,中國藉由「十四五」規劃與2035遠景提出「科技自主戰略」,每年增加7%的政府與社會研發費用,投入半導體與量子科技等戰略科技;歐盟會員國也視半導體為產業數位轉型重要基礎,預計投入1,450億歐元於設備、材料、先進製造與封裝,目標於2030年晶片市佔率從10%提高至20%,以確保歐洲工業戰略自主。

    臺灣為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全球產業變局勢必牽動產業未來發展。面對各國致力推升經濟復甦、繁榮,積極發展半導體與新興產業,臺灣若能藉此次全球供應鏈重組機會,擴大合作範疇,有利於我國掌握新興產業重要供應環節,建立不可取代地位。除了新世代半導體,創新創業是近二十年來全球重要趨勢,臺灣也自2012年納入國家政策鼓勵創新創業,由政府引導資金引進國際智慧資本,建立臺灣新創資訊平臺,洞悉生態並促進新創國際鏈結。

    引導科技研發能夠「創造價值而不只是產值」,為個人在經濟部技術處服務的使命與核心理念。希冀藉此考察機會,至美國拜會相關單位,深度交流科技新創與產業創新等推動機制與研發布局方向,並將考察所獲心得與見聞,反饋於日後的科技研發規劃工作,有效運用科專資源,開創有利培養新產業的環境,一起打造出能在20年後支撐臺灣經濟發展的主力產業。

参、計畫目的:

一、考察科技領導業者前瞻技術布局、創新研發與商業模式、應用實績與技術瓶頸等,作為未來科技研發與孵育新產業之借鏡。

二、掌握美國新創生態圈現況之技術、人才和資金,瞭解全球新創與國際產業推動之差異與策略。

三、研析矽谷產學研機構對技術研發與破壞式創新技術方向。

四、建立國際專家人際網脈,找尋國際合作研究共創與創新契機。

肆、考察重點:

    本次考察計畫主要重點如下:

    一、拜會產業界

考察美國半導體領導業者當前技術方向,並與受訪企業研討當前技術挑戰與商業化過程所遭遇障礙,審視我國科專研發成果,如何跨越創新死亡之谷,運用科技專案投入具前瞻性及具產業互補的技術,提升我國關鍵技術國際競爭力與自主能力。

    二、拜會學術界

參訪全球孵育科技新創人才思維與技術創新之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LaunchPad和柏克萊大學Berkeley SkyDeck的新創基地,藉此思考科專研發新創之中長期發展方向,以及臺矽研發技術新創介接的可能性。

    三、拜會研究機構

瞭解國際智庫於地緣政治下之產業布局規畫思維,尤其在半導體等具國家安全與戰略地位之產業議題經驗交流。

    四、參加產業重要展會

  • CES 2023:掌握知名科技大廠於半導體及其應用於電動/自駕車、人工智慧等研發主題之突破與進展,並與相關與會專家與機構進行技術議題交流討論,構思科專研發主題中長期發展方向。

  • 新創展會:透過全球具指標性之新創國際展會如舊金山TechCrunch Disrupt、矽谷 JP Morgan Annual Healthcare Conference等齊聚全球科技產業與新創媒合之盛會,鏈結全球科技產業之最新產品、技術與服務內容,挖掘臺灣研發新創於全球產業鏈的新契機。

伍、考察對象:

    由於目前技術處業務繁重,爰擬分兩梯次進行,以降低對當前業務的影響,如國內疫情管制開放且約訪順利,預計考察對象說明下:

    一、產業界

美國半導體領域代表性業者,藉由掌握各業者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布局方向,深入探討與臺灣產學研合作研究之可能性。預計考察對象包括輝達(Nvidia)、新思科技(Synopsys)、益華電腦(Cadence)、思科(Cisco)等企業。

    二、學術界

  •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LaunchPad

史丹佛工學院鼓勵技術研發多元,從需求中挖掘可解決人類的各樣重大挑戰,透過創新思維整合跨領域人才發展前瞻技術,介接如LaunchPad科技新創平台,以提供技術創新與創業者共享資源、互動學習與合作,回應市場和技術快速變化,並提供密集創業課程、連結創業人脈與資金。

  • 美國柏克萊大學Berkeley SkyDeck

美國柏克萊SkyDeck加速器主要協助新創媒合與國際新創公司交流,激發創意思考與商業模式,進一步與國際市場銜接,落實創新成果產業化之激勵政策,推動創新創業風潮。同時, SkyDeck每年也號召來自全球新創參與Pad-13的100家新創參加遴選,並可獲得導師的指導,推介機會等,以助發展創新想法和業務加速做準備。

    三、研究機構

美國RAND Research長期受聯邦政府資助,進行國家安全相關研究,從科學研究、分析和發展等方面提供美國政府顧問服務。目前約1,850位研究員,53%具有博士學位,比鄰總部的The Pardee RAND Graduate School為專門培養政策分析專家的研究所,熟悉美國政策制定思維。

     四、產業重要展會

  • CES 2023暨JP Morgan 41st Annu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CES每年於展會展出創新科技產品,吸引全球領導業者與新創於汽車科技、人工智慧、數位健康等提出解決方案。每年CES展覽後緊接著為全球投資法人機構關注的摩根大通健康醫療大會,此為當年度生醫產業指出投資方向,對新創產業具指標意義。

  • TechCrunch Disrupt 2023

TechCrunch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媒體,TechCrunch Disrupt SF為期三天科技盛會每年吸引來自超過70個國家、全球超過750間創業團隊、逾400名頂尖基金投資者及數百名以上主流媒體等近萬人參與,是鏈結全球科技新創資金與人脈重要展會。

陸、預期效益

    本次考察之預期效益將包括以下:

        一、藉此次考察訪問機會,掌握全球領導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布局,探討臺灣產學研單位與其合作之可能,構思臺灣未來科專研發布局。

        二、擷取國際新創政策與推動新創國際鏈結經驗,借鏡未來科專研發新創的調整方針。

        三、瞭解具代表性的科技新創發展現況、推廣應用情形,以及挑戰中的技術、人才和資金的瓶頸,協助法人新創的發展,提升臺灣科技產業未來競爭力。

        四、與國際企業、科技專家及機構建立人際網脈,尋求進一步研發合作與產業共創之契機,拓展臺灣新興產業機會。


邱求慧處長重大貢獻事蹟及考察計畫亦可參看影片: https://youtu.be/feUJK8mrB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