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出版品

90年得獎人:葉惠青

新經濟與政策趨勢

作者90年得獎人:葉惠青
ISBN No957-29336-2-0
出版者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出版時間九十三年五月



目 錄

第一章 新經濟型態的興起
 第一節 新經濟的意涵
 第二節 從歷史大潮流看新經濟趨勢
 第三節 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差異
 第四節 新經濟型態的特性
 第五節 新經濟發展的未來性
第二章 新經濟潮流下的企業營運方式
 第一節 技術進步與制度性創新的關係
 第二節 不同產業的制度性創新
 第三節 國際企業的技術全球化趨勢
 第四節 全球運籌管理模式成為新型態的經濟運作方式
第三章 未來公司發展型態
 第一節 新經濟與新企業
 第二節 未來公司成功的標竿
 第三節 新的創業家精神
第四章 新經濟時代的產業趨勢
 第一節 新興技術主導產業趨勢
 第二節 IT產業新的競爭模式
 第三節 知識服務業的創新趨勢
 第四節 生物型經濟時代的來臨
第五章 小型經濟所展現的新經濟現象
 第一節 知識經濟的典範
 第二節 北歐四國IT產業發展概況
 第三節 北歐四國發展IT產業之策略
第六章 韓國發展新經濟的企圖與策略
 第一節 產業政策積極轉向
 第二節 產業政策所展現的企圖心
 第三節 發展知識經濟的策略
第七章 新經濟與台灣經濟發展
 第一節 新經濟對台灣經濟的啟示
 第二節 台灣經濟所展現的新經濟現象
 第三節 台灣持續發展新經濟的優劣勢
第八章 台灣發展新經濟的策略方向
 第一節 產業經濟發展模式應與企業布局方向一致
 第二節 台灣在國際經濟宜有適當定位
 第三節 整合全球資源創造總體經濟的綜效



摘要或緒論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莫不致力於其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形成以經貿為主軸的全球國力競賽。各國在自由化、國際化的浪潮下,積極進行生產、行銷或研發的全球性布局,生產要素及商品的流動限制逐漸消除,資本在國際間到處移動,加上資訊無遠弗屆,更深化全球經濟整合程度。
 在全球經貿競爭的環境趨勢下,有二個現象很令人關心:第一,是驅動經濟往前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現在與過去有何不同?第二,決定各國經貿競賽優勝劣敗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這二個問題,其實是一體兩面,大家所看到的過程是,九○年代全球科技創新的知識經濟潮流,鋪天蓋地的開展,資訊革命大步邁開,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突破資源的限制,科技創新成為決定各國國力競賽的關鍵因素。大家所看到的結果,則是以美國為主的九○年代經濟表現確實可圈可點,經濟出現難得一見的強勁成長、物價穩定及失業率下滑現象,一般認為是知識經濟的貢獻,也就是所謂的「新經濟」。
因此,以知識為本質的全球競爭、全球市場及全球公司成為三位一體的全新概念,企業競爭的重要關鍵因素不在傳統的勞力及資本等生產因素。在新的年代中,創新能力及創新技術的採行、擴散與技術引進的能力,顯然已凌駕其上,企業的營運模式亦隨之調整,透過制度的創新,在新經濟潮流下力爭上游。尤其重要的是,「未來公司」所應具備的基本經營模式,似乎也在這波新經濟發展趨勢下獲得關注,由於新經濟、新科技與企業間的運作已產生全新的互動架構,新型態的公司組織不斷衍生,企業與經理人必需學習在新的組織型態中,如何成功的處理科技與人際關係的技能。事實上,新經濟的精神就是冒險與創新,未來公司也必需用一種敢冒險、敢創新的精神去追逐機會,創造價值。
 這波新經濟的興起,即是以資訊和通訊技術的創新為基礎,關鍵技術的開發及商品化,即成為新型產業的原動力,也就是說,全球技術發展趨勢將影響全球產業的發展方向與模式。MIT的梭羅(Lester C. Thurow)教授也曾指出,這次工業革命中六大關鍵新發明:微電子、生物科技、新原料、資訊科技、機器設備及電腦等,誰掌握這幾個關鍵領域的知識,誰就是這波工業革命的贏家。而從主要國家產業研發支出的方向,大致可看出,主要國家所注重的幾個領域,包括資訊科技、生物科技及奈米技術等,相信這個趨勢將主導未來的產業發展,尤其是以提供技術知識為主,並支援製造業發展的所謂知識型服務業,更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台灣是全球經貿賽局的一員,除了關注競賽場中,大國經濟發展的動向外,與台灣自然資源條件近似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及主要競爭對手的發展策略更值得觀察。在過去一、二十年全球小型經濟體發展的經驗中,北歐國家所展現的資訊科技產業能力及國家競爭力成為全球的焦點,被譽為知識經濟的典範,其共同點是,各國競相強化科技研發,大幅增加科技研發經費,健全創新研發體系,以開創高科技的產業結構;同時推動產業自由化,提倡市場效率,加速推動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塑造有利科技產業發展的環境。至於台灣主要的競爭對手,可以韓國為例,亦正展現出發展知識產業經濟的高度企圖心,其產業發展策略已明顯調整,由「貿易立國」到「科技立國」,由「資本導向」到「創新導向」的發展策略,正是體現「新經濟」的內涵。因此,舉凡產業發展無不特別強調開發核心技術,強化產業與基礎科學的整合,著眼於技術前瞻性及技術的融合與多元產業的運用。韓國所規劃的產業願景是希望在2101年能躋身為世界前四大產業強國。
 實際上,跟全球新經濟的風潮一樣,晚近台灣經濟結構也趨向知識化,新興產業不斷崛起,高科技產業成為製造業出口的主要部分;由於逐漸注重研發創新,產業生產力不斷提升。同時為與全球產業融合,也已逐漸發展全球運籌管理網路,架構新的運籌組織。但是,旴衡全球新經濟發展趨勢,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一項基本課題是: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如何成功地嵌入全球分工架構,讓台灣產業優勢持續加快,並擺脫新興國家的競爭威脅。而從政策面看,台灣至少可從全球新經濟的發展獲得三點啟示:第一、從總體面,應注重長期生產力提升的供給面導向政策,透過產業技術水準的提升,提高總體生產力:第二、在產業面,應確立產業優勢在全球經貿網的定位,在產業競爭賽局中,立於較佳的戰鬥位置;第三、在企業面,企業經營策略必需由「資源加值」轉為「知識加值」。因此,可歸納出台灣可以走的策略方向,如果從企業面來看,顯然台灣經濟發展模式應與企業佈局的方向一致,使個體與總體策略相輔相成:從產業面觀察,則台灣在國際經濟宜有適當的定位,以發揮比較利益,並找到新的競爭利基;從整體面觀察,則需著重內外部總體資源的整合,以創造總體經濟發展的綜效。
 綜合而言,為確保台灣在技術產品及市場整體高主導力,產業發展應以世界為對象,在全球布局中,我們要爭取的是,企業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研發部門的設置及總營業管理的建立等三者留在台灣。特別是科技產業更快速成長,新的競爭性產業快速崛起,爆發力則需夠強。而要整合全球資源,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的方向是:台灣可以轉化成一個自由經濟島;可以把中國大陸納入全球資源整合的一部分;可以逐漸將現在具優勢的創新研發中心國際化,成為全球布局的一環;可以全面建構完整的全球運籌管理系統,以提高在下回合全球經貿賽局中勝出的機會。